『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一卷_整合(2)[1/3页]
按照李凡的策划,对国内乐器生产的厂家先进行整合,外面的事情可以暂时不理,在这个策划中,最主要的是把已经走歪的指导思想给矫正过来,尤其是在近几十年来,许多制造厂家已经不再研究乐器本质属性,一门心思把功夫都花在装饰和配套的包装上,弄得许多乐器使用的材料就是一般木材,有的甚至直接就用夹板了,有的竹笛二胡等等根本音不准,尺寸也不对路,而这样的风气已经有好多年,不玩乐器的不清楚,喜欢玩乐器人都清楚,想要买一件真正的好乐器有多难,要么你就得花大价钱去定制,要么……嘿嘿,你就只能糊弄自己忍着。
李凡也是在修复古琴的时候与音乐系的学生接触多了,才知道社会上的这种乱象,说白了,造乐器的人不一定懂音乐,可一定要懂得如何去赚钱,一门心思的去研究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只有少数痴迷音乐的工匠才会去千挑万选找材料,光是一根竹子的选择就要在山上跋涉几十里,还有就是演奏家们自己做了,看看那些民乐大家们,他们用的乐器十有八九是买回材料或者半成品,然后自己做。
有人说,这是不是类似乒乓球拍啊?市面上流行的球拍都是给业余爱好者准备的,专业球员可都是自己做球拍的,而且还是在临上场之前,这样的模式不也是很好吗?其实,这是不一样的,不管是乒乓球拍还是羽毛球拍,球员制作往往是最后一道工序,比如贴拍面、穿拍弦等,而且,球员制作的秋拍往往是一次性的,比赛完毕后就要把拍面拆下来,把弦松开,压根就不是固定在球拍板上的。
可是乐器就不同了,许多在业余演奏水平较高的民间艺人往往会为自己没有把好乐器而痛苦,自己习惯的乐器一不小心损坏了,往往连上台都困难了,如果市面上售卖的乐器质量好,这样的事情就不会出现了。有人会说,西洋乐器很规范,一般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不然,市面上许多西洋乐器同样存在着厂家为了牟利而粗制滥造的现象,有的乐器拿回来刚上手,螺丝就掉得找不着了,更别提还有其它零件的掉落和不合缝,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谁碰上谁倒霉。
正是由于种种混乱,才让李凡逐步萌发了一股想要对各大乐曲生产厂进行整合的冲动,现在,他玩的把戏就是内部的戏从外面开始唱,获得一定话事权后再逐步的整个一些大厂,这样就可以把一些偷奸耍滑的小厂给挤得没有水喝,要么你也跟上一起干,要么干脆关门转行得了,而整顿这些厂子的规划李凡是早就做好了,音乐系许多毕业生从此“学为其用”,如此一来,音乐系也成香饽饽了。
让钱博平的辰全集团出面,首先是在国内的几家知名大厂进行整合,合资企业的华人股权先后被拿下,以钢琴为主导,先把名气打出去,而针对其它外国品牌的收购也在洽谈中,只要谈得拢,先从国内股权入手,然后再逐步把外资股权易主,那个百年老店可不是白收购的,这样一圈转下来,就可以把一些既在我们锅里抢饭吃又总想砸饭锅的人和外资企业逐步的挤出去,等到国内整合到一定程度后,那个时候再大举对外进行营销,试想一下,海外还能有什么厂家能竞争?
对今后的营销策略上,李凡也有自己的考虑,他是反对控制市场后就大举降价倾销碾压对手的,他认为那是害人害己的事情,低成本低利润的模式往往很难长时间的保证质量,最后的结局一定会失败。在营销上,李凡认为,只要有了市场,自己的东西好,宣传到位,服务到位,那产品的价格必须要稳定在合理的位置上,我做的东西更好,怎么可能还比那些孬货便宜呢?卖便宜了不是自损颜面?
说话就到了年关,今年的春节演出季可是百花齐放了,于德伦的乐团在燕城连续的举办了好几场专场音乐会,手上的好乐器一个个拉出来演奏各种类型的协奏曲,那几个钢琴大师恨不得倒找钱也要参加演出,不为别的,就为摸摸那台有魔力的钢琴,演奏起来太带劲了,而于德伦手上的其它几件精妙的乐器更是让许多人大开眼界,为此,于
⑦④尒説
第一卷_整合(2)[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