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0章 电影制作模式  拍流浪地球我造太空电梯很合理吧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230章 电影制作模式[1/3页]

  解决了选角问题后,刘浪又招呼起了一直处在‘待业修整期’的林浩。

  如果说在之前的流浪地球剧组中,身为导演,编剧的刘浪算是剧组‘大脑’的话,那么负责剧组内大小事物,确保剧组能稳定运行的副导演林浩,可以说是刘浪最信任的‘左膀右臂’。

  经过两部‘流浪地球’超大型剧组的磨合,成长,电影拍摄方面的个人实力提升,林浩不敢说有多么明显。

  但如果要说到剧组剧务方面的梳理,超大型剧组动辄数百上千号工作人员之间的安排,多个拍摄场景之间的协调处理,以及剧组道具制作整备这些后勤保障工作,那林浩绝对算得上是轻车熟路了。

  说到好莱坞最为人称道的‘电影工业化制作方式’,和整个国内影视圈相比的话,最大的差距并不是国内影视圈的导演们在拍摄技巧上有什么不足,也不是演员的演技,电影的选材创新能力上有什么问题。

  最大的差距其实是在会被很多忽略的剧组后勤工作以及专业的,大型工业化拍摄模式上面。hTtPs://wap.xs74w.com

  国内影视行业,大都沿袭了港岛拍摄电影的方式,以导演,制片人自行培养的幕后人员组成电影剧组,拍摄电影时再搭配所需要的演员进行配合,调整。

  这种类似于小作坊‘短小精悍’的剧组模式优势十分明显,剧组内的人员都互相熟悉,彼此之间经过多年的合作,配合默契。拍摄那些体量不那么大的中小型电影时,拍摄进度相当之快。

  港岛电影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辉煌无比,在亚洲地区可以说是如日中天,港岛电影中的明星,在东南亚,鈤寒台岛等地区也会受到巨星待遇。

  靠的就是数量众多这种‘短小精悍’的剧组撑起来的。

  最巅峰时期,港岛商业鬼才导演王金曾创造了十几天拍摄一部电影,票房收入2200万港币的神话,成为当年港岛票房前十的最大黑马。

  这种投资少,捞钱快的粗暴电影拍摄模式在港岛电影圈风靡一时。

  港岛电

第230章 电影制作模式[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