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92、无题(汉末独立武装集团之臧霸)  骑砍三国之御寇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192、无题(汉末独立武装集团之臧霸)[2/3页]

  荆、扬、益州诸军事,进封陈侯,增邑二千,并前三千五百户。”),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但一时的权宜之计,不等于曹丕对该行为的认同——请同学们记住,古往今来,任何对最高权力的挑战,都是会得到最激烈的反馈的。

  二、臧霸的地位和态度

  臧霸,泰山华县人,十八岁起就亡命做强盗,后投靠陶谦,击败徐州黄巾军,并收编其余部。

  此人孝顺忠勇,很讲义气。曾帮助吕布和曹操作战,吕布败亡后,他又归降了曹操。在曹、袁官渡决战前,曹操统治区人心惶惶,到处发生叛乱,臧霸多次袭击袁绍控制的青州,为曹操消除了侧翼袁军的威胁。曹操一度将青、徐两州至海间的广大区域,在名义上交由臧霸管辖。

  臧霸以及情况相同的孙观、孙康、吴敦等人,尽管支持曹操,也没有政治野心,但割据色彩很重,在群雄混战的时代,曹操对此无暇顾及,只能要求形式上的统一,尽力拉拢他们为己所用,但当群雄被翦灭殆尽后,曹丕已经不能满足于形式上的统一,而开始追求事实上的统一了,这时候,曹丕和臧霸的矛盾,也就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就不可避免地尖锐起来。

  谈到臧霸的部队,还必须指出的是,青徐水军,是曹魏水军的主力,是曹魏对抗东吴必须仰仗的重要力量。

  从曹操时代以来,曹魏对事实上割据青徐的臧霸势力,一直是优容的,一方面,固然是要借用臧霸的威望和实力,另一方面,臧霸自身对曹魏是忠诚的,为人也低调。因此曹魏对臧霸的态度是厚宠其爵位,渐夺其实权,使用的完全是怀柔手段。

  如果不是曹操死后发生的青徐兵“鸣鼓擅去”事件,对臧霸这样老实人,曹丕还真有点不好意思下手。

  但这一事件,将原本缓和的矛盾突然激化了。

  臧霸自建安十一年为徐州刺史后,史料未见有升迁之记载,而220年,曹丕即魏王位后,臧霸立刻“迁镇东将军,进爵武安乡后,都督青州诸军事”——同学们请注意了,突如其来的升迁,往往不是好兆头。

  关于这个“都督青州诸军事”,问题很严重。臧霸本是徐州刺史,都督青州就应该移节——把你从你的根据地调出去,是政治斗争中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杀头甚至是灭族的信号——但直到本年十月的《魏公卿上尊号奏》里,臧霸的头衔仍然是“使持节行都督督军徐州刺史镇东将军武安乡侯”,这个“都督青州诸军事”到底是史书写错了,还是被臧霸赖掉了,谁也说不清楚。

  前面已经谈过,此时“用谯沛人”成了曹丕新政心照不宣的主题,曹仁都督荆、扬、益州诸军事,而曹休则一年之内迁官四次,其中三次和臧霸有关。第一次是中领军转领军将军,为青徐兵“鸣鼓擅去”事件善后;第三次是迁征东将军领扬州刺史,在臧霸和东吴之间打进一个锲子,一方面防止东吴的异动,另一方面也提防臧霸出问题;第四次是“都督青徐”,赋予曹休在青徐两州的最高军事指挥权。

  而臧霸呢?他显然也察觉到了曹魏对自己的不信任,换个人恐怕就真的反了——但是臧霸真的是个老实人。他首先和曹休搞好关系,非常坦诚,另一方面,积极主张对东吴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并主动请缨为前锋。

  臧霸老实,但老实人不等于是傻子。

  他表明忠于曹魏的立场,但仍然希望在此基础上尽可能保持青徐现状——实在不能保留现状,退而为富家翁也可以。总之一句话,在与曹魏妥协的前提下,尽量多争取自我利益。

  三、对三国格局的深远影响

  汉献帝延康元年,即公元220年六月,魏王曹丕亲自南征,但这次南征并未和东吴发生军事冲突,前锋满宠的部队也只到达了今江苏高邮境内——如果这真是针对东吴的军事行动,方向就不太对。长期以来,曹魏和东吴交手,一是在荆州的江陵沿江段,如赤壁之战;一是在合肥的巢湖一带,如逍遥津之战。

  因此,从表面来看,这是曹魏针对东吴的防御性演练,但从其实质上讲,固然也有为以后的军事行动进行演习的目的,但一次军事演习有必要让刚即位的魏王曹丕亲征?

  因此,可以认为,这是曹魏因年前“鸣鼓擅去”事件,而对青徐地方势力采取的一次试探性行动。一则炫耀军威,施行吓阻,二则检验地方势力的态度,为当年十月份曹休“都督青徐”在实力上作铺垫。

  公元222年,即曹丕篡汉后的魏黄初三年九、十月间,西线吴蜀夷陵之战刚刚结束,正如陆逊所预料的那样,曹魏三路大军攻吴。wap.xs74w.com

  《吴主传二》云:“秋九月,魏乃命曹休、张辽、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须,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围南郡。权遣吕范等督五军,以舟军拒休等,诸葛瑾、潘章、杨粲救南郡,朱桓以濡须督拒仁。”

  魏军西线、中线的进军路线一如既往,也

192、无题(汉末独立武装集团之臧霸)[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