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九章 尽地力之教,单独开灶  大秦有盛世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十九章 尽地力之教,单独开灶[2/3页]

  他早就料到这些将临们不肯妥协。

  乐官见到这一幕,只是觉得气氛压抑沉闷。这些将军们显然是不肯信任陛下,瞧瞧这一个个的眼神,不满之色溢于言表,但是因为事出突然,没有提前做好应对之策,如今心中都有顾虑和忌惮,所以又都保持缄默。

  这决不是秦国将领们的本来面目。在朝堂,他们是能言善辩劝谏君王的高手,在两军阵前他们观察地形审时度势,在家中,人人都豢养了起码数十人以上的门客。

  最关键的是,这些将士们多为法家之士,他们在政见上多重实际利益。

  想想数月前二世在咸阳城的所作所为,这些将士们如今面见皇帝,一个个心中都是作何感受。

  人人一副悄然冷寂的模样低下,人人内心深处却一片滚烫。

  这大帐外面,清楚的传来外面的吆喝声,秦风歌曲绵绵不断的传来,激荡在军帐之中,明火为舞,好生热闹,但是这皇帝跟前,却如十月秋霜,一片冷寂。

  扶苏自然肃容。

  “朕决定,在这上党郡以北和上郡交界之地,大辟田地,集足千里之方,以为我秦国将士之田,是为军田。这千里大的地方,凡所守成,皆为军粮。朕不会将其收入府库,而是全部作为军饷,以备军中。”

  既然开荒的政令下达,但是民众们都逃到了深山去开荒,那么他这个皇帝便只能带头让军队开荒。

  这些将临们得到这样的消息,一时间都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朕说到做到。这军田里无论产多少粮,都是属于将士们军中食用。朕会为每支大军开辟这样一块千里之方,以备军中粮草。诸将以为可行乎?”

  司马欣对曰:

  “陛下,如此赐良田于将士们,为陛下大恩,更为尽地力之教。昔日魏文侯李悝曾作书。言曰:一百平方里之内,有土地九万顷,除了山泽人居占三分之一之外,可开田地六万顷,而这上郡和上党之郡,皆为黄土,土地肥沃,适应种植。绝对不止三分之二可供开垦之地。”

  “若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百里之地,每年的产量,由于勤与不勤,或增产一百八十万石,或减产一百八十万石。这样庞大的数量,完全可以供应军队。”

  董翳站出来道:

  “但是陛下,开垦这样面积广大的土地,务必要倾尽军队全体人力。陛下若是这样做,虽然我军中仓廪充实,但是将士们疏于训练,战斗能力势必下降。”

  战斗?

  在今日这样的场合,扶苏不好直说自己的想法。

  战争——

  秦国未来十年间都不会发生战争。

  扶苏现在要的是生产力大幅提高。现在减赋税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积极耕地,再加上和平的环境,没有战争,人口数量必定大幅度增加。

  和平时代,新增人口的数量全看出生人口了。

  秦皇给了天下人十年的和平时间,一些政令被慢慢推广,如今政权平稳过度,他再给天下人十年的时间,这意味着,将有一大批二十岁、十岁的年轻人成长起来,他们不一定可以直接成为军中的中流砥柱,但是却是日后的国本。

  商鞅给秦国人留下来的不是商鞅变法,而是大量的人口。

  秦国的人口数量是六国人口的总和,甚至更为夸张的说法是,秦国的人口数量是六国人口的十倍。

  人口才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力量。

  为何秦赵长平之战后赵高一蹶不振,原因就在此处,秦国灭了赵国的有生人口数量。

  四十万赵国男丁,当他们全部被坑杀,不仅仅意味着赵国减少了四十万人力,和秦国可以抗衡的赵国是失去了百万的人口。

  父生子、子生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战争,直接打断这个繁衍的链条,动荡国本。

  看着二世心意坚定,没有收回这话的意思,其他武将们也按捺不住了。

  董翳出言道:

  “陛下欲以开拔土地和供养军队两者相结合,所以划千里之方给我军将士。只是这样大面积的荒地,我等全数用以开垦,军中士气何以振?”

  一个相貌堂堂,面如玉色的将领站出来道:

  “春种秋收时,大军务耕,而闲季时节,大军操练。如此可两者不违背。”

  二世自然看向他。

  “你是何人?”

  “回禀陛下,臣乃左庶长卫通。”

  “卫氏,出自姬姓

第十九章 尽地力之教,单独开灶[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