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三十七章 存亡  顽贼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四百三十七章 存亡[2/3页]

  ,若刘贼来攻兰州,有几成胜算?”

  几成胜算?

  说实话师襄不愿意细想这事。

  这会儿他心里也正忐忑呢,摇头道:“肃王爷,这要看西军在杨将军抵达前攻城,还是抵达后攻城了。”

  原本师襄应该是整个兰州城最不担心挨揍的人,庄浪卫城陷落这个旁人看来危险的标志,在他眼中就是兰州城的护身符。

  于别人看来,刘承宗向甘肃进兵,兰州城就是他的绊脚石,但师襄认为有自己这个通贼参将在,刘承宗未必会向兰州方向浪费兵力,很可能会优先集中力量对付甘肃。

  而延安参将杨彦昌率军赶来,这个让别人喜上眉梢的消息,却让师襄格外害怕……局势突然间对他来说就变得万分凶险了。

  因为他的劫掠同谋在兰州营军官中还未能占据半数,不能控制整个营倒戈,内讧风险很大,而一旦在兰州城内讧起来,他被乱刀砍死的概率比内讧风险更大。

  率亲信倒戈不是不行,但他又和刘承宗没有太深厚的互信基础,必须要手里攥着这一营军队,投奔刘承宗才放心。

  对他来说,这是富贵险中求。

  所以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希望刘承宗的军队最好别过来,至少别有强攻兰州城的打算。

  肃王朱识鋐不解问道:“杨将军未到如何,到了又如何?”

  “若杨将军率军入城,兰州可固守待援;若杨将军入城前元帅府攻城,恐怕这座城就守不住了。”

  “这是为何,去年他也没攻下这座城。”

  “王爷,去年不是没攻下,是元帅府根本没想破城。”师襄对肃王提醒道:“但这次,他们很可能会赶在朝廷援军到来之前攻打兰州。”⑦④尒説

  朱识鋐点点头,他在书法的造诣很高,但军事嘛,一窍不通,即便师襄说得挺清楚,他依然迷糊,但这不妨碍想做好事的心,问道:“那兰州城,有什么地方需要修缮,王府可以出资。”

  师襄摇头道:“王爷秋天刚花了四百两银子修城,城墙没啥需要修的地方,但守城守的是人心,兰州的总兵杨麒携家投敌,兰州营兰州卫多有其旧部,里应外合之下,这座城守不住。”

  “人心!对对对,人心!”

  朱识鋐寻思,韩王也是这么说的,他道:“那这样,本王再为军士赏银八,不,一千两,赏银一千两劳军助饷!”

  师襄心想你这不是坏我的事吗?

  何况你这王爷比我还穷,还在这穷大方呢,他拧眉道:“王爷这几年又是助饷、又是贡马又是捐银,恐怕肃藩已经没多少钱了。”

  但朱识鋐并不认为自己穷,恰恰相反,他觉得自个很富有。

  因为肃藩这两代王爷,都没有欺男霸女的恶习,生活安逸得很,花钱的地方也不多,所以尽管挣得少,做起事来却额外大方。

  他们这两代王爷干成花钱的大事就一件,把《淳化阁帖》交给天下人。

  《淳化阁帖》是中国书法历史上最早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共十卷,收录了先秦至隋唐千余年间帝王、官员和书法名家等一百零三人的四百二十篇作品。

  因是淳化三年由高粱河车神组织编撰的,所以被称作淳化阁帖。

  真本已毁于庆历年间的大火,民间翻版来回拓印,至今已鱼目混珠,水平参差不齐。

  朱楧就藩的时候,朱元璋给了他一部宋本《淳化阁帖》,前八卷都是当年北宋宫廷刻版的原拓,格外珍贵,成为肃藩的传家之宝。

  为防止不肖子孙把国宝损毁,朱楧在上面留字,提写勉夫小子云,不许与人。

  因此二百年间,这部《淳化阁帖》始终秘藏于王府内库,肃藩宗室子弟能有幸以其练习书法,外人无缘得见。

  直到万历四十三年,陕西右参政张鹤鸣偶然得了一部残缺不全的《淳化阁帖》翻本,听说肃藩有完整阁帖,装着胆子求上门来,希望能比照宋本校勘。

  朱识鋐他爹做了个违背祖宗的决定,不单将阁帖借给张鹤

第四百三十七章 存亡[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