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六十七章 心理素质  顽贼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三百六十七章 心理素质[2/3页]

  大帅,军队如果垮了,那大帅就不是大帅了,所以就算士兵很想去种地,钟虎也万万不敢让他们去。

  那士兵想干的多着呢,想吃鲜菜想种地、想睡姑娘想发大财、想在河边纵马想在海上钓鱼,他们啥都想干,唯独就不想训练。

  让他们如愿,等大帅南征回来,就得让钟虎在树上挂着。

  钟虎一开始的想法,是从山北边的海西县、山南边的古如台吉部雇点人,开片菜地。

  偏偏,刘承宗为他解决了开垦荒地的人手问题。

  随着南征的战争进程,每隔一段时间,大元帅就会从南边送来一批贵族劳工、冥顽不灵的俘虏或者僧人啥的。

  钟虎分不出这帮人是干啥的,也听不懂他们的言语,但这些目的很明确,都会被带去海北祁连山下的采石场。

  他寻思反正是干活儿,在哪儿不是干呢?

  所以每批采石场监工劳工在抵达海北之前,都需要先在南山堡给他开垦俩月田地。

  这解决了人手问题,新的问题又随之而来,人要吃饭的嘛,这帮人既然是俘虏,那就不能让军士们养活他们,那不成祖宗了?

  钟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这一问题。

  身为大明军事体系出来的精锐士兵,钟虎对卫所的运行门儿清……有人,就啥都有。

  压榨军户难道不是传统技能吗?军户和这些劳工有区别吗?

  好像在名称上有点区别,但真的有区别吗?钟虎觉得是没有区别的嘛。

  每批劳工过来先领了大铁勺去茶卡盐湖取盐,取了盐在南山堡南边的小河边按规制做成盐砖,然后再去开垦田地。

  盐砖被土默特的古如台吉用青稞面和糌粑买走,拿回家让牲口舔,换来的粮食就是劳工口粮。

  刘承宗在南边打仗,钟虎在北边垦田,等刘承宗打完仗,南山堡失去了每隔一段就会送过来的劳工,但属于钟虎的原始积累已经完成了。

  这地方开垦荒地很容易,本身土质不太适合种田,周围都没啥树木,最累的事儿不是开荒,而是从河里拉淤泥。

  堡垒南边两山之间的河岸已经有了两座庄园、一座砖窑、两条水渠、两轮风磨、七口井、二百四十眼窑洞、四百间小院、三万四千亩田地。

  唯独没人。

  一开始是因为南边仗打差不多没劳工往北送了,后来是绰克兔台吉入侵。

  钟虎开出来的这片地本来就没精耕细作,毕竟是生地,精耕细作也打不出多少粮,广种薄收也就那样,撒了一千多石种子、出了两千来石的粮。

  就这,一半还被抢了,最后落个保本儿。

  说起来南山守军也是精锐,没人能拿着刀子从他们这儿抢粮,但抢粮的全是蒙古的老弱妇孺饥民难民,钟虎的兵扛着抬枪都出去了,最后硬是没狠下心。

  他们很富有,富有到拥有善良的资本。

  紧跟着这些蒙古人内附,随后大明封边不准粮食卖入河湟,元帅府的兵粮顿时紧张起来,再度东征。

  直到打完王承恩,西宁府的刘老爷正为安置俘虏担忧呢,钟虎自告奋勇,跟刘老爷请求把两千临洮俘虏放到他那屯田,不但能做好思想工作,还不需要元帅府提供口粮。

  刘老爷问了问他的打算,大为惊奇,合着钟将军还是个屯田小能手,欣然应允他把俘虏带回南山堡的打算,还额外拨了二百石种粮和一名农博士。

  农博士是各地推选出来的种田能手,属于乡官,因为前线战争原因,河湟有两成土地等不及被元帅府编户齐民、统一耕种,否则会错过农时,所以刘向禹准备的农博士和种粮都很充足。

  钟虎问过俘虏待遇,这批俘虏有三个来源,一是王承恩的临洮总兵标营,二是临洮各营、堡、关的营兵,二为临洮卫的旗军。

  标营的待遇很好,月粮月饷都能足数供给,对他们来说出战是辛苦差事,态度跟元帅府三大营的士兵一样,因为行粮没有驻军吃的好。

  营兵的待遇还凑合,每月养活自己之余还能喝个小酒,但也只是凑合

第三百六十七章 心理素质[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