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百五十三章 没有秦德威的时候(中)  大明小学生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八百五十三章 没有秦德威的时候(中)[1/3页]

  官场中有个常见的词叫“德不配位”,大概在严嵩、赵文华等人眼里,王廷相占据文渊阁,就有点德不配位的意思。

  你王廷相又不是能“以德服人”的秦德威,凭什么继续霸占文渊阁?秦德威能做的事情,不代表别人也能做!

  所以对严党而言,王廷相就是一个极好的突破点,可以作为对秦德威势力的试探。

  同时这件事不大不小,正合适拿来测试风向。而且也不会有后患,即便不成也没什么损失,或者更严重的后果。

  严嵩下定了决心后,就对赵文华指示说:“你亲自上疏!然后再找几个御史,随时准备应援。另外和屠总宪沟通好,提前做好朝会上辩论的准备。”

  大明的政治制度比起历朝历代有个很鲜明的特色,就是公文流转制度空前的成熟。很大程度上,庙堂政治往往就是公文政治。

  一方面是因为国家机器更加完善,公文制度日趋成熟;另一方面则是大明动辄出现多少年不上朝的皇帝,朝政也就被迫通过公文流转来维持。

  故而朝廷的政治斗争很多时候都是从奏疏攻讦开始的,然后轮番上疏互相激辩,这都是公文的一种。

  毕竟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秦中堂那样的条件,不需要通过奏疏挑事,可以在皇帝面前直接与别人战斗。

  严嵩让赵文华上疏,就是这种情况。

  此时赵文华正担任通政司左参议,负责的就是奏疏收发,就朝廷办公程序问题发表意见,也算名正言顺。

  赵文华回去后,连夜写了一份奏疏,主要内容就两点:一是讥讽王廷相贪图文渊阁虚名,恋栈不去;二是奏请将内阁阁臣移回文渊阁办公,再将军机处从文渊阁移到他处。

  到了次日,赵文华将奏疏早早投进内阁,严阁老也拿出了超高效率处理,票拟了一个“下发廷议”。

  按照公文流程,内阁票拟之后就是批红,皇帝御批或者司礼监代批。hTtPs://wap.xs74w.com

  所以赵文华的奏疏到了司礼监后,又被新任掌印太监秦公公看到了。

  于是秦太监就打发了文书房写字太监冯保,去无逸殿询问严嵩说:“此奏疏无事生非,目前朝廷初定,正当安静之时,有何必要再生事端?”

  严嵩答道:“秦太监所言诚然有理,但奏疏中所言也未尝没有另一种道理。

  所以才暂时不评价对错,先下发廷议,付之于公论有何不妥?

  如果秦太监不同意拟票,不妨奏报老娘娘,听老娘娘懿旨而定。”

  严嵩这句暗含软钉子,你秦福只是代替皇权批红,搞清楚自己定位,哪来的那么多自主想法!

  不服气就问问摄政的张太后,看看张太后怎么决定的。

  以严嵩向来与宫里人为善的习惯,如果不是对秦太监绝望,是绝对不会说出这样的话。

  冯保反正就是个沉默的传声筒,也犯不上和严阁老当场争辩什么,只是将严阁老的话又原封不动的带了回去。

  秦太监听了冯保带来的回话,想了想后,也没有再说什么,照着严嵩原本的票拟批了。

  冯保没有退下,欲言又止,秦太监便问道:“莫非你也有话要说?”

  冯保便答道:“秦公若不特别关注这份奏疏便罢,既然秦公已经表现出了关注之意,那内阁严嵩的回应就是无礼!

  如今秦公刚上任司礼监掌印,正是要立威的时候,岂能对内阁的严嵩毫无表示?”

  秦太监扫了冯保一眼随口说:“天下之事逃不出一个道理,凭着道理办事就行了。”

  冯保急切的说:“司礼监与内阁共柄机要,权力总共就这么大,内阁多一分,司礼监就少一分。

  两者之间可谓是此消彼长,秦公万万不可掉以轻心,不然开了不好先例,便有后患无穷。

  况且秦公走马上任,如今里外都在看

  着秦公的作为,秦公万万不可对人示弱啊!不然看在别人眼里,只当秦公软弱可欺!”

  秦太监又打量了几眼冯保,一时间也确定不了,冯保是为了投靠自己而故意表现讨好,还是另有人教唆?

第八百五十三章 没有秦德威的时候(中)[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