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百四十二章 永无宁日  大明小学生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八百四十二章 永无宁日[1/3页]

  大概在秦德威心目中,从来没有将张太后当成什么难关。

  归根结底,宫廷朝堂这种地方非常看重实力,张太后只有名分没有实力,就算想搞事又能制造多***烦?

  即便在张太后这里遇到点阻碍,以秦德威的机智和能力,随便想个办法就能应付过去。

  如果与此同时,能打着帮张太后办事的旗号,搞点于己有利的小动作,那就更好不过了。

  毕竟张太后名义上还是目前至高的摄政,虽然张太后本人没有能力把这个旗号打起来,但并不意味着别人比如秦中堂也没有这个能力。

  所以秦中堂虽然可能有很多办法来完成任务,但仍然选择了大张旗鼓、光明正大的与秦太监进行利益交换,通过这個驱动秦太监去“抢地盘”。

  传开后在别人眼里,约等于花钱买通秦太监去办事,并不影响秦中堂的清誉。

  都是可以理解的,只为了拿到尚方剑施展变通之道而已,又没让秦太监去陷害正人朝臣。而且是花了钱的,怎么能算勾结权阉?

  议定之后,秦太监心里忍不住连连感慨。

  难怪秦德威都混成无论敌友人人喊打名头了,还能活蹦乱跳至今,不是没有原因的。

  总能在关键节点给自己人送一场“及时雨”,秦德威这份本事也是独一无二的,又有哪个人能拒绝“魔鬼的诱惑”?

  比如这次给自己解决了动机问题,让自己有足够的逻辑可以插手宫中事务。

  在东厂随着天子一起沉沦,自己事业陷入停滞的时候,这样的机会不是及时雨又是什么?

  而且如果自己和方皇后趁机建立起信任感,那对重新立足宫中的目标也是大有裨益的。

  一场心照不宣的“公开交易”谈完了后,秦太监忍不住又问道:“你为什么一定要去东南?”

  秦德威叹道:“怎么最近见到我的,人人都要问这句?我就是想做点事情,而东南能做的事情太多了。”

  秦太监再次忍不住的劝了一句:“太想做事不一定是好事,你很少犯傻,为什么在这件事上却有点糊涂?”

  因为别人看不到一百年后,甚至几百年后的情景,而秦德威就能,而且他也很难做到无动于衷。

  面对秦太监这个可能与自己有特殊关系的人,秦德威答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趁着嘉靖皇帝昏迷,才好大展拳脚,搞出点既成事实出来,让所有人都看到好处。

  不然以嘉靖皇帝的偏执,想改变点什么就太难了。

  而秦太监听到这两句诗后,唯一感想就是,眼前这位真不像是自己亲生的儿子!

  作为父亲到底应该鼓励儿子正直无私不计得失,还是蝇营狗苟明哲保身?

  想到这里,秦太监忽然感觉找到了新的前进方向,浑身上下又充满了干劲。

  因天子昏迷而产生的迷茫,顿时一扫而空。

  秦太监猜测,这可能是秦德威离京前的一次考验,看自己能不能帮他撑住京城宫廷大后方。

  如果撑不起来,这个爹不认也罢。hTTps://WWw.xs74w.com

  送走了秦中堂,看看日头偏西,秦太监就离开了已经失去灵魂、宛如鸡肋的东厂,直奔西苑而去。

  到了仁寿宫里的寝宫之一万春宫,秦太监先去探望了一下嘉靖皇帝,询问过值班太医,得知皇帝依然没有苏醒迹象,然后就求见方皇后。

  正常情况下,秦太监是不怎么去见方皇后的,在业务上没有直接联系。见得太多又没有实际利益的话,只会平白引发别人的猜忌,对自己没有好处。

  这种平常不怎么往来,却又突然求见的情况,一般称之为“不速之客”。

  作为“不速之客”,秦中堂估摸着,自己可能要多等一会儿。皇后也有皇后的架子,不可能听到求见就马上接见。

  (本章未完!)

  第八百四十二章永无宁日

  所以秦太监就站在殿前,脑子开始抓紧时间琢磨起来。

  方皇后这个人与秦德威都是江宁人,还有一点故旧关系,这大概就是建立信任的基础。

  但很可惜自己现在明面上的老家是广东,隐藏了出自江宁县的身份。不然自己与方皇后之间,同样天然就具有拉近关系的基础。

  秦太监想事情才想了一半,意想不到的事情就发生了。

  他刚刚请女官传话求见,结

第八百四十二章 永无宁日[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