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165章 不识趣的老臣[2/3页]
说诸葛恪在东兴筑堤,王凌哑然失笑,抚着胡须,从容说道:“说起来,诸葛恪也是孙权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后辈了。他如果觉得司马懿已故,大魏就无人能胜他,未免太天真了。”
曹芳有些疑惑。“这和司马懿有什么关系?”
他熟读司马懿的传记,没看到他有与诸葛恪交锋的记录。
王凌解释了一番。
魏吴隔江而战,吴国虽然将前锋推进到江北,但主要精力还是在濡须水一线,其他地方如庐江的舒县、皖城因运输不便,并没有长期驻守。wap.xs74w.com
当年诸葛恪外放为丹阳太守,用三年时间,招募了几万山越为部曲,自以为实力大增,就进驻皖城,修筑城池,摆出一副要长期驻守的模样,与现在东关筑堤类似。
当时司马懿为太傅,觉得吴军进驻皖城对魏国不利,决定亲率大军去拔掉这个据点。
结果司马懿到了舒县,诸葛恪就主动撤退了,被调往柴桑。
后来听到消息说,孙权担心诸葛恪太年轻,不是司马懿的对手,白白折损,所以下令诸葛恪撤退。为了让诸葛恪听话,还找来术士望气,说不利交兵云云。
从各种消息来看,孙权对司马懿是很忌惮的。
现在司马懿死了,孙权又不怕了,派诸葛恪来挑衅,未免可笑。
大魏人才济济,司马懿虽然死了,能打败诸葛恪的人却多的是。
看着一脸自信的王凌,曹芳知道他最想说的是什么。
王凌想说的不是司马懿吓退诸葛恪,而是他自己击败全琮的芍陂之战。那是王凌这一生的高光时刻,而且与东关堤息息相关。
作为老臣,他不好意思直接往自己脸上贴金,只好借着夸司马懿来凸显自己的战功。
“诚然,司马懿虽死,还有太尉这样的名将。”曹芳很无奈的附和了句。老人如小孩,得哄。“希望毌丘俭也能像司马懿和太尉一样,击退诸葛恪。”
王凌心情大好,丝毫不以自己和司马懿并列为忤。
因为司马懿自杀,朝廷没有深挖,最后的定论还是党争,矫诏弄兵,并没有涉及谋反。
司马懿的身后名保住了,其他人也就无须那么
第165章 不识趣的老臣[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