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三百二十五章 老子以后叫李鹤龄[1/3页]
“徐阁老,你的意思是说,朕在某些事上……是过于苛责?”
朱祐樘似乎是找到了认同一般,用诚恳的口吻问询徐溥。
徐溥道:“陛下,近年来华夏大地的地动并不多,连上天都知我大明王朝正迎盛世,若仅仅以目前京师一点小动而令君臣不安,令百姓不安,实在有违圣主治国之道,如今四海升平,百姓更期冀的是能在圣君明主的恩德下自立自强,陛下当不必为一点小事而烦忧,救灾之事,臣等自当竭尽所能,让百姓不受其苦。”
说了半天,都是一些套话。
别说是皇帝,恐怕就连在场的大臣听了,都觉得耳朵能起茧子。
但不得不说,徐溥的话却好像非常管用,皇帝之前难以释怀的暗淡脸色,瞬间有所好转,就好像皇帝的心结被人打开。
“嗯。”朱祐樘居然还感同身受一般点点头。
很多大臣听了徐溥的“马屁话“,登时觉得徐溥很高明。
感情是你老徐看出来,皇帝其实并不想以此来直接把李广扳倒,或者皇帝也心存侥幸,觉得地动跟李广修亭子的事关联不大,再或者是觉得张延龄是推算出了地动时间故意去“坑害”李广,总之皇帝不想拿这两天的京师地震直接把李广拍死就是了。
你才有这番“慷慨陈词”,既安慰了皇帝那受伤的心灵,又保证了我们大臣的利益——
那就是不让张延龄那王八蛋回京师来继续祸害我们!
要不怎么说你老徐能当首辅呢?
“可是……”
朱祐樘顿了顿,突然话锋一转道,“若如今上天已有警示,朕仍旧无动于衷,不将万岁山上的毓秀亭拆除,反而继续修建……是否非要逆天意而为?”
一番话,又说出皇帝心中的矛盾和纠结。
一边心存侥幸觉得两件事没有联系,却又怕两件事本就是密不可分,上天都警告你了,你还死不悔改,下一次上天可就不会给你来客气的。
徐溥沉声道:“此事陛下当问主持修建毓秀亭之人,看他的意见如何,陛下再做取舍也不迟。”
“哦?’
朱祐樘也是一怔。
徐溥的意思,是让他去问问李广的意见。
其实有心人也能听出来,这是徐溥推诿和转嫁矛盾的方法,显然徐溥自己,包括背后的文臣,也不想在毓秀亭的事上过多纠结。
若是建议皇帝把亭子拆了,以后是没有地震了,皇帝也不会感激这些大臣的“直谏”,长久之后还会怨恨大臣干涉皇宫中事;若拆了亭子再发地震,那建议拆亭子更是令建言者无地自容。
至于建议不拆……
回头不发生地震则好,若真发生,谁建言死都不足以赎罪。
徐溥这算是一推六二五,事不关己,管你皇帝作何取舍呢,反正我代表文臣也是好话说尽,剩下就靠皇帝您自己的领悟力。
朱祐樘又沉默半晌之后道:“有关赈灾事项,继续吧……”
这意思是,有关毓秀亭的事,探讨到此告一段落,他可能是真的想回去问过李广之后,再做定夺。
……
……
就在朝议进行时。
此时皇宫里炼丹房里的李广,也如热锅上的蚂蚁。
这两天皇帝就没召见过他,更令他寝食难安,最重要的是他曾信誓旦旦跟皇帝说,京师一定不会发生地动,本来就觉得很不靠谱的事,地动这种事,很多人一辈子都遇不上一次,你张延龄居然说地动就地动……你不会把自己当老天爷吧?
可事情就是这么玄妙,居然张延龄刚走,地震他就来了?!
玩我呢?
“李天师,陛下召见群臣,在朝议上就提到了是否要拆毓秀亭的事,您看……”
李广怎么说也是宫里的大红人,消息也是灵通。wap.xs74w.com
那边朝议还没结束,这边李广已经收到风声了,明显是朝议时来去的司礼监中人把消息传递出来的。
“那大臣们怎么说?”李广很紧张,冲过去就抓着说话的小太监,面色带着凶恶,好像要吃人的样子。
小太监显得很木讷,根本不知该如何
第三百二十五章 老子以后叫李鹤龄[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