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2章 圣旨郊迎  红楼之庶子无双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162章 圣旨郊迎[2/3页]

  段时间,随着忠顺王和蒋献等人在江南那边抄家,清单一趟一趟地往临敬殿送,泰启帝既激动又愤怒,激动是如此多的财物,这些江南的世家几乎每一家都是富可敌国,而愤怒也是因为这些世家几代人累积起来的财富已经超过了皇家。

  这天下,到底是谁的天下,合着他这个九五之尊累死累活,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每年宫妃们的脂粉钗环银子钱都没着落,好处全给这些世家大族们占去了?

  简直是岂有此理!

  下朝后,泰启帝看了一会儿奏疏,便让宋洪将四皇子穆永祚唤了过来。

  穆永祚已经到了开府建牙的年纪,因还没有大婚,王府也没有建成,暂时还住在宫里,依旧在南书房读书,也并没有指派观政的衙门。

  过了年之后,已经十八岁的穆永祚不是不着急,但这事儿,他不能去跟父皇说,唯有别人,最好是与他不相干的人提,却一直没有这样的人。

  听说父皇传唤,穆永祚原以为是这样的事,心头一喜,急匆匆地跟着传旨的小太监过来,到了门口,深吸两口气,这才跨过了门槛。hTtPs://wap.xs74w.com

  “儿臣参见父皇!”穆永祚跪下行礼,泰启帝摆摆手,又咳了两声,道,“找你来,是有事要吩咐你去做!”

  “是,父皇!儿臣将竭力办事,不负父皇信重!”穆永祚激动之下,连话都不太会说了,出口后,有些后悔自己没有沉住气,却又觉得,让父皇知道他办好事的决心也未尝不可。

  “朕记得贾琮先前是伱的伴读。”

  “贾琮昔年在南书房读书,是儿臣的伴读,儿臣记得他治学严谨,勤勉用功,一众伴读中尤为出众!”

  “贾琮在东南抗倭得胜还朝,又为朝廷办下了不少实事,朕本应当亲自出城迎接,因朕身体不适,就由你代朕率朝中三品以下五品以上文武大臣离京十里相迎。”

  代替朕躬,便已是特别的器重了,落在文武百官的眼里,他便有储君之资。

  穆永祚已是浑身热血沸腾,思及贾琮身份,超品侯爵,手握兵权,眼下虽在军中资历不深,但他背后有夏进和忠顺王,且年纪尚幼,来日不可估量,这样一个人原本与他之间的那点伴读情分不深,他还担心不好拉拢。

  眼下若是奉皇命前往迎接,这伴读的身份便绑得紧紧的了,以后拉拢贾琮,便是现成的桥梁。

  “儿臣遵旨!”

  泰启帝自从全年冬开始咳嗽之后,断断续续一直持续到了今年开春,眼下是好多了,倒也不是说出不得城,而是考虑到贾琮年幼,一下子蒙受这么重的皇恩,若心志不稳,很容易滋生骄纵不矜,于贾琮今后不利。

  看到老四欣喜若狂,难以掩饰的激动之情,泰启帝精明的眼中,眸光闪了闪,不动声色。

  五品以上,包括从五品。

  贾政在衙门里接到圣旨,很是吃了一惊,他既不知道贾琮这个侄儿即将回京,更加没想到皇上竟然会给如此高的礼遇。

  主要是贾琮在江南所做的一切,诸多细节一直都是密奏密旨往来,大的方面,内阁和皇上在暗中较量,况涉及到江南动荡的事,并没有在朝中宣扬,贾政这个每天上衙一杯茶,一份邸报坐一天的人物,哪里知道贾琮在江南做了什么?

  只知道在抗倭,别的一概不知。

  “存周,府上好麟儿,小小年纪就封侯,圣上如此礼遇,实乃我国朝之砥柱啊!”工部侍郎常松筠虽对贾政很不以为然,却不得不承认,眼下贾琮真正是圣眷正隆啊!

  才多大的小子!

  明日他都不得不跟着四皇子前往城外接贾琮,来回二十里地呢,满朝文武相迎,这是何等荣耀之事!

  贾政在官场中生存之道,颇符合他国公府公子的身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会逢迎上司,也不会授人以柄,从主事到员外郎也不过是熬资历熬出来的。

  但他不逢迎上峰,并不代表他不想受上峰青睐,若贾政真正对官场没有丝毫眷恋,也不会在家里养一堆清客相公,成日里帮他筹谋了。

  之所以熬了十多年,才熬了一个员外郎,无他,能力有限,在衙门里活得跟一道鬼影子一样,空有一腔“光宗耀祖”的雄心壮志。

  此时,见上峰对自己如此和颜悦色,贾政浑身如同打了鸡血一般,面色潮红,忙打躬作揖,却不知道要如何应对,只道,“过奖,过奖!”

  并非是贾政在人情应对上没有章法,而是贾政对贾琮原就不了解,屈指可数的几次见面机会,四五年过去,如今让贾政想起贾琮长什么模样,他都记不起来了。

  “哪里过奖了,贾侯爷实乃少年英才,旧年我买了一本诗集《红楼集》,上面署名‘红楼公子’,先前我还不知道,见里头的诗句,或柔美,或豪放,当真句句经典,字字珠玑,我还在寻思,也不知这红楼公子乃是哪一位大儒的名号,待寻着机会当去拜访一番,一打听,诸位你们可知道是谁?“

  常松筠一句话,挑起了衙门内众人的好奇心。

  工部主事何进有心想巴结上司,忙起身道,“下官听说,这红楼公子原是贾侯贾元泽。”

  说起“元泽”这字,当年还是泰启帝所赐。

  众人自是也没有忘记,人人脸上都泛起古怪的神色来,当年,那少年才多大,一手字入了两宫的眼,才有了今日这般名望。

  也有人记起,贾侯爷还是从荣国府出去的,那一跪,曾经落在多少人的眼里。

  贾政自是不知道这些人的想法,此时的他与有荣焉,听着衙门里的人你一言我一语,说起贾琮《红楼集》里的经典诗句,他摸着胡须,笑眯眯地,享受着这种“吾家有文化种子”的殊荣。

  “那首《咏梅》,可谓是自古以来咏梅之经典,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何进一说到诗词,便摇头晃脑吟咏起来。

  常松筠道,“我倒是喜欢那一首‘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其情,其景,如此简单,又是如此令人向往之。

  旧年大雪,正好有好友进京,我们便在后院的轩中饮酒畅谈,也是旁边放了小火炉,当时吟咏此诗,便倍感友情珍贵,也更令本官佩服贾侯爷这玲珑心思啊!”

  右侍郎潘诚义见常松筠谈兴越发浓,深深看了贾政一眼,笑道,“贾侯爷若非这般玲珑心思,如何会一入江南,便如蛟龙腾渊呢。

  这次回京,圣上下了旨意,三品以下,五品以上官员都要郊迎。听说贾侯爷出江南的时候,沿途百姓都是跪送,如此盛况,只恨我等身在京中,不得亲见啊!”

  常松筠笑了笑,他倒是不知潘诚义这番话是

第162章 圣旨郊迎[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