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一千一百零二章 上国海船技术,营造法式,一千六百料的大遮洋船![2/3页]
树比划着刀刃的样子,讲述着中式帆船中宋代成熟的“V形船底”。而这样设计船身的结果,不仅航行极速,还能在船底自然加固,抵抗海上的风浪。当然,这样深“V”的船底,也就让船只的吃水很深。
“船体的高度,甲板以下,是龙骨长度的四中取一,在这艘船就是…呃,三步半再多一半高(5米),吃水通常在两步(2.6米)左右…”
“什么?甲板以下,船高接近四步?比长船多出一半来…那岂不是能装十多万斤?…”
听懂了船匠的话后,博识者米基面露惊讶。他打量了这艘用料极为普通,但设计极为先进的海船,脸上露出期待与向往。
这种海船的设计,船身高度竟然是船身长度的四分之一,确实比王国扁长的桨帆长船,要能装许多。而它借助风力航行,速度又快,所需要的船员又少,需要准备的食水也少…与桨帆长船相比,这可是更为快捷、更适合近海的航行海船啊!…
“大人!这是两百多料的遮洋船,能装两个立方丈稍多…船底虽然有三步半再多一半,但底下的船舱,是水密的隔舱。一节一节隔开的,能装的其实稍微少一些,大约也就三步…”
“啊?金船匠,你刚才说什么?船舱分割出来的,一块一块的?密封的,木板格子?…那有什么用?”
“呃!…大人,那是水密的隔舱!是隔断的木板格子,是为了防止漏水的!船撞破的时候,如果实在来不及补上,就只要把隔舱密封起来…”
船匠金善树费尽的比划了一会,只是语言不大通,实在说不清。他仔细想了想,就指了指加固船帆的竹竿,形象地解释道。
“大人,您看这竹子,竹子!…您知道竹子的里面吗?竹子是一节一节的,而里面竿节间有膈膜,把竹子分隔成好多节的空竹筒…这海船的船舱设计,也是一样,就是横着放的竹子一样,一节一节隔开的!…”
“主神啊!竹节的船舱?分节防止漏水?是了,是了!每节分开,哪怕一处漏水,也只要堵上那一节就行…真是聪明!你们的部族祭司,竟然能想到这样造船的法子!…”
“啊?大人?造船是工匠们的贱活,两班老爷们是不会去管,也不会去参与的…他们只管检查造出来的船,做的不好,就把工匠杖毙…”
在这个时代,水密隔舱的设计,据说是先民们从竹子的观察中学到,也是仅仅在中式海船中出现的“独门密技”。它能极大的提高海上航行的安全性,蕴含着先民们的独特智慧!
在航海历史中,中式海船对于世界航海业最突出的三样贡献,就是“中式纵帆”、“水密隔舱”,以及“船尾舵”。而除了这三样独特成就外,与其他古老航海民族同样选择的,“深V”尖细的海鸟船型,则几乎是千百年验证下,最适合航海的船身设计。
实际上,在这个十五世纪的末期,中式海船技术正位于世界的顶点,然后慢慢的走向衰退。
而当十六世纪初,欧洲的航海家们抵达亚洲,很快就惊讶的发现了东亚海船的设计优势。他们迅速学习和吸纳,把这些设计融入到十六世纪末的新式风帆大船中,就像他们学习阿拉伯人的三角帆一样…wap.xs74w.com
“大人님!这造船的营造法式,就和造房子的营造法式一样一样的!造房子的时候,是以斗拱的横拱长度为尺子。而造船的时候,是以龙骨的长度为尺子…”
“船体为四墙,船舱为屋子,船身倾斜如斜梁…桅杆是竖梁,风帆为瓦片,遮住船顶一片天…而船头甲板做前门,船尾甲板是寝屋,尾舵则是野鸡篷…哦,最后还有,披水的板子做挡蓬,减摇的水鳍做屋角,不怕风浪不怕晃…”
“主神见证!这些造船造屋子的营造法式,那可就印在小的脑海里头。这一处处船上的比例,小的早就背熟许多年,怎么也忘不了的。只要有足够的大料,
一千一百零二章 上国海船技术,营造法式,一千六百料的大遮洋船![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