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节103 蜂拥而至[1/3页]
节103
临安城外,秦府。
肖恒刚刚完成了支架坦克的实验,身上的硝烟味还未散尽就有人找上门来。
“是谁?”
肖恒提溜着大碗茶,看着卫兵问道。
“呃,他没说,只是说要来谈生意……公子您不是说有生意要谈的都通知您一声嘛,不然我早就把他轰走了。”
门卫士兵摸着后脑勺说。
“哦,请他进来吧。”肖恒想了想,也没多说什么就叫人把他请进来了。
其实他知道外面是怎么传秦府的,自从秦荐被迫北上以来,这样的传言就一直存在,之前肖恒只是不去理会而已。
最初,的传言还比较温和一些。
说是秦荐不愿收复失地,不愿大宋重回巅峰……云云,一般这种没脑子的话只能骗骗没脑子的人,而绝大多数文人百姓对这种说法是嗤之以鼻的。
毕竟之前因为肖恒的宣传之功,秦荐在民间的个人声望还非常高的,甚至隐隐有了“武穆当世”之说。
而这样的声望也让不少眼馋秦府财产之人不敢轻易出手,生怕落个奸臣之名。
可随着北方战败、大军退守扬州的消息传来,整个临安从上到下的风向都为之一变……如此快的舆论转变很明显是有人在幕后推动。
肖恒在后世可是经历过不少“全网转发”、“秒下热搜”之类操控舆论的事件,很轻易的就闻出不对劲来了。
不过在这个关键时刻,肖恒并没有轻举妄动,而是保持着强大的战略耐性。
秦府发展至今顺风顺水已经太长时间了,其规模在越加庞大的情况下,其中也参杂了不少隐患。
例如造船厂那边就是如此。
在平时,肖恒的拉拢一派、打击一派的手法,让许多曾经的既得利益者很不舒服。不过在秦府的高压下这些人也无法生出什么反抗之心……就算有零星跳出来的,也很快就被内务部一手掐灭了。
然而这并不是说不稳定的因素就消失了,只是它们藏得更深了而已。
可以说在和平时期,整个秦府都在秦荐的羽翼庇护之下,所以一些别有心思之人也翻不出什么浪花。
但现在不同了。
整个临安府无论官商士子还是平民百姓,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各种传言的影响。
例如秦荐败仗官家震怒啊、什么秦家强取豪夺谋取他人地产啊……还别说,其中不少桥段都说得有模有样的,而且还都有根据!
例如临安大剧院现在所在的位置其实就是以前的靖安社总部水榭戏台的原址……在临安最繁华的地段如此大的地方,居然只拿了1成股子!难道这不是巧取豪夺吗?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而且其着眼点基本都在秦府之前与其他人产生的摩擦上,一看就是有人专门研究过的。
不过这些传言算不得什么,毕竟临安大剧院这版一直都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所以许多人都是知道内情的,就算有不知道的被带了节奏也很快就会被人嘲笑而重新带回来。
所以这些有模有样、精心策划的传言并未起到什么作用。而反倒是另外一些捕风捉影、不着边际的传言让秦府受到了些影响。
比如外面不少传言都说秦府这次是真的要完了,官家准备抄查秦府财产,甚至还有人说秦荐是因为不满官家的命令这才故意打败仗之类的流言!
种种流言营造出了一种秦府马上就要倒台了的舆论氛围,而这样的氛围让真正忠于秦府的人心怀愤慨,而那些别有心思的人当然就觉得这是个大好的机会。
船厂那边的情况就是如此。
其实这种事内务部早就有所察觉,是肖恒命令内务部不要插手的。
毕竟船厂这边并不是肖恒的嫡系,后来又招手了不少外人,其中鱼龙混杂不知被人参了多少沙子,正好趁着这个机会清洗一番,将那些别有用心的、不坚定的人清洗出去。
毕竟造船厂这边可是人口众多,连带家属差不多得有接近两千人的规模!而且最大的问题是造船厂这边基本都是临安本地人,不像那些肖恒收拢的流民稍一动员就毫不犹豫的开始了大撤离。
在稍微透露出一些风声就受到了强力抵制之后,出于维护造船厂稳定的考虑,肖恒就没有在造船厂继续推行撤退政策。
而这也就导致整个造船厂上下两千口人都还聚集在船厂周围的土地上。
若是战争来临一下子撤离这么多人,即便
节103 蜂拥而至[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