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己字卷 第三十一节 说服,帮手[1/3页]
冯紫英尽可能用简单易懂的话语来让练国事明白,即便如此,冯紫英也知道练国事估计被自己这一个多时辰的灌输都是迷迷瞪瞪的,没有三五日慢慢消化,根本别想弄明白。
这个时代朴素的生产价值观遇上了超越时代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其结果就是如此。
“紫英,按照你的说法,如果要化繁为简,去除有些可以暂时不管的枝节,关键问题其实就是两点,嗯,人和银子的问题都要汇聚在一起,一是为了解决日益增长的人口糊口谋生问题,要么寻找更多适合种粮的土地,比如你推出的东番拓垦战略?要么就是要大力推动工商业发展,大建各类工坊,吸引那些无地缺地的农户去干活儿,靠在工坊干活挣银钱来维系一家人生计,……”
不得不说练国事还是有些本事的,虽然被冯紫英一阵科普填塞和忽悠,但是还是能从中梳理出有些门道来。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冯紫英点头。
“但现在你提到的这些丝绸、瓷器、茶叶、棉布、药材、铁器就算是海外需求还有很大的缺口,但如果一直这么不断地建造工坊,海外那些南洋也好,西夷也好,日本朝鲜也好,甚至蒙古诸部和乌斯藏也好,他们人口有多少,能买得起这些东西的人又有多少,有这么大的需求么?这种增长恐怕是有一个尽头的吧?”
练国事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冯紫英所说的许多他都认可,但是却也有自己的坚持和怀疑。
冯紫英都差一点儿被练国事给问住了,所以千万不要小瞧古人智慧。
或许他们没有自己那么前瞻的眼光和开阔的眼界,或许他们没有自己带来的数百年的经济发展理论观念,但是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他们却胜过自己不少。
就像练国事所说的那样,南洋、西夷和日本朝鲜,有那么富裕能无休止的购买丝绸、瓷器和茶叶么?便是大周朝的寻常百姓,这些东西也不是想买就能买得起的吧?
“君豫兄的担心的确有一定道理,但是小弟也可以负责任的说,就目前来说,我们大周的这方面还远不能满足西夷、南洋这些地方的需求,可能君豫兄未必知晓我们大周之外还有多大,西夷和南洋的人口加起来可能并不比我们大周人口少,土地更是比我们广大得多,所以一定时期内,我们并不需要担心这一点,当然君豫兄担心在二十年三十年之后可能是一个问题,但是正如君豫兄所言,如果我们大周强盛起来,寻常百姓如果都能买得起用得起丝绸、茶叶和瓷器时,我们又何须担心这些工坊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呢?”
冯紫英用未来的内需把这个大饼圆满的画了回来。
练国事被勉强被冯紫英说服了,他不能说普通百姓几十年后都还是无法买得起用得起这些东西,哪怕不可能随随便便买和用,但是遇到节日或者婚丧嫁娶办大事时,是
己字卷 第三十一节 说服,帮手[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