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2章 造纸术与印刷术  大唐:我为万民太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32章 造纸术与印刷术[1/3页]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儒学在中华文明,甚至整个人类文明的重量是难以估量的。

  西方有雅典,有希腊,有罗马,但是罗马之后就是将近一千年的黑暗的中世纪。

  中国有秦,秦后有汉,有唐宋元明清,甚至现在有中国。

  而西方呢?

  西方一直崇拜古罗马之一统,可再也没有实现其一统的大愿。

  古中国虽多次分裂,但终有一统之王朝。

  儒学思想影响至深。

  至于近代,儒学没有及时转型,荼毒国家,蒙蔽思想,也是确实。

  但是我们只能说:儒学它病了,病了就应该医治它。

  毕竟,儒学对中华文明的影响达到了:无中国无以生儒学,无儒学无以谈中国。

  大唐儒学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地位,终唐一代,没有哪个君王打压儒学,但是也没有哪个君王像宋明清一样去推崇儒学。

  儒学的群众基础是百姓,是君王,结果君王不重视,都搁那炼丹礼佛了。hTtPs://wap.xs74w.com

  百姓呢?

  想靠儒学做官,书太贵买不起,而且买得起也读不懂,读得懂也不一定有用,科举你没有够硬的背景或者出众的天赋你也考不上。

  道教和佛教朝廷出钱支持,皇帝都信,所以百姓也跟着信,那些和尚道士天天就搁那传教。

  百姓有钱捧个钱场,没钱捧个人场,就当听相声了。

  而且和尚道士也确实丰富了百姓的精神世界,还耐心地给百姓讲大道理,一群文化人看得起他们,他们也信这些的文化人。

  而自古文人相轻,文人之间都互相看不起,何况是不读书的人啊!

  所以学儒家的人越来越少,一直到到唐末儒家势微到快没了。

  如果不是宋代,儒学真的危险。

  你都没了群众基础,你咋发展呢?

  李承乾无论是为了教育还是为了儒学,都得把造纸术和印刷术掏出来。

  现在唐朝造纸的成本太高了,唐初又没有印刷术,导致书籍价格奇高。

  一本书相当于后世一套市区房,而读懂一本书的成本相当于把一套房装修的价格。

  一本书有个屁用啊,谁就靠一本书就能考上进士的?

  读书对于唐朝的农民来说就是天方夜谭。

  虽然有了这两个技术之后,可以开厂生产纸,而且皇室拥有全套的儒家书籍和过去的史书,印刷完成后,可以把一本书价格控制到一百文以下。

  但是这对世家的伤害太大了,相当于把世家的财产缩水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所以李承乾为了弥补世家的损失,也为了让更多的土地流回他的手里,他想了一个惊天的阴谋。

  一个对中小地主的阴谋,对世家们的阳谋。

  在这些书籍印出之初,搞饥饿营销,价格定在中小地主全力足够购买的价格,哄骗中小地主倾家荡产买书。

  如今已经是二月了,李泰和李世民建寺庙,祈求菩萨保佑长孙皇后,我李承乾请求皇帝开恩,在六月增加一次科举考试不过分吧。

  唐朝有常科和制科,常科就是每年一月左右,制科是不定时地由皇帝降下恩典,多开一次科举。

  我太子李承乾,恳求皇帝多开一次科举,让全天下读书人为长孙皇后祈福,这不比几个寺庙的和尚祈福更有气势?

  不仅尽了孝道,也让国家拥有更多人才,全天下读书人也会念着朝廷的好。

  唐朝科举改试卷的考官在改卷的时候,可以看到答卷人的名字,有舞弊的空间。

  李承乾要求主持这次考试,采取糊名制度,就是看不到考生的名字,这下舞弊的概率小了一大半。

  但是这还不够,李承乾还有让专门的人,将考生的试卷重新抄写一遍,再让考官阅卷,让你看不出笔迹。

  试卷从打印开始,一直到考试那一天,全部都在红旗军内进行,在此期间,红旗军,不可有一人与外界接触。

  在试卷打印之前,准备好几个月的给养,在科举开始之前,如有人接近军营,就算是李承乾也格杀勿论。

  对,没错,就是公平!这是唐朝的一次绝对公平的考试

第32章 造纸术与印刷术[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