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95章 西山八国与东胜身洲  瀚海唐儿归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695章 西山八国与东胜身洲[1/3页]

  对于豪强这个阶层,张鉊应该是历代开国之主中最宽容的。

  别提汉光武,他那是没办法。

  早期动了豪强,就是动他自己的根基。

  后期再想动的时候,不但豪强已经成了气候,他自己年纪也大了,处于烈士暮年,于是眼睛一睁一闭也就过去了。

  张鉊不一样,他要想动这些所谓的豪强,不过是很简单的事情。

  且国内也没有值得大动干戈的豪强,那些乡里间的小土豪,只需要一队卫所军甚至几个武侯、捕快都能解决。

  但自张周建立以来,张鉊只是在河南、河北做了些限制坞堡,释放百姓的事情,并未触及到豪强们的根基。

  原因很简单,从后世来的张鉊,在看问题的着力点上,与此时以及此前的君王,并不一样。

  此时以及此前的君王,并不知道后世的发展脉络,不知道危险来自何方,张鉊却是知道的。

  在他心中,从来就不认为张周王朝可以千秋万代,也不认为开创一个王朝就是他的历史责任。

  因此他虽然心里也很想张周可以永远传续下去,后人代代做人上人,但并不准备为了一家一姓的尊荣而强求。

  在为尽量能延长张周国祚努力的时候,张鉊还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要扭转历史上,马上就要到来的保守与文贵武轻的风气。

  使国人的目光,不会短浅到只看得见汉地十三省,而是放眼到大漠、雪山、草原、丛林与浩瀚大洋去。

  这也是他将国号定为周的最大原因。

  这是佛学与华夏文化彻底融合的年代,这是儒学再次复兴的年代,这是千年风气变革的年代,更是古典中国下行的开始。

  只有再次像周武王那样掀起夏君夷民的狂潮,才能拯救!

  所以,张鉊并不是郡县制的狂热支持者,他是见过两宋、大明狂热爬上郡县制的大潮后,遭遇过怎样的困窘。

  国家上行的时候,郡县制帮助中央抓住了全天下的权力,固然利于一家一姓的统治,也有利于长治久安。

  但是当国家下行的时候,彻底的郡县制和高度中央集权,带来的就是偌大的煌煌帝国,一旦失去了中央,就如同被掐住脖颈的猫狗。

  在张鉊看来,郡县制和高度中央集权,至少需要两样东西,电报和火车。

  只有两样东西遍布全国,才能使中央能够对地方发生的事情了如指掌,那才是可以全面郡县制的时代。

  不然就如同现今,于阗到洛阳,足足有八千里。

  所谓的八百里加急都要跑十天,但实际上根本没这效率,一天能跑一百五十到二百里,就是极限了。

  也就是说,于阗发生什么必须要中央调兵的大事,消息日夜不停报到中央要四十天,中央作出决策十天并不算慢,随后在派天使去于阗,又是四十天。

  一去一来,就是九十天了,三个月中,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小事已经闹大,大事已经燎原。

  这样的地方,你不扶持一堆小号的豪强在当地盘踞,那就准备像大唐一样,养出一个突骑施汗国那样极难掌控的大麻烦吧。

  而且跟后世人想象中豪强一定就是要造反不同,豪强大多是不想造反的。

  他们想的最多的,其实还是中央承认他们对于地方的掌控,以便在当地称王称霸。

  他们是国家集权的威胁,但也是国家充分动员的保障。

  而且在准备夏君夷民的张鉊看来,什么样的家族能被他撵出去夏君夷民,同时还能把事情搞成,可不就是这群人吗?

  他们不去,难道在家乡勤劳耕种的老百姓去?

  那还不得让天南地北的各种蛮夷给撕了吃了,那不是夏君夷民,那是让他们去送死。

  比如张贤存去大理,张鉊就准备让李从照家,韩保正家,安叔千家,以及眼前的李遵家族这种大小号的豪强出人出钱跟着去。

  到时候在大理每个县放一家,安上宣慰使、巡检使这样的名头去当土司去。

  等到他们站稳脚跟,中原的小豪强已经成长起来了,这些土司家的子弟也成长起来了。

  朝廷就与他们一起出钱出粮继续往南,用一二百年的时间,打垮中南半岛上所有的土着豪强,建立几十上百个周人土司邦国,这事不就成了嘛。

  所以早就有着这些想法的张鉊对于冒出来的土豪,根本就不是用警惕的眼光来看的,而是用看韭菜的眼光来看的。

  】

  别的皇帝割百姓的韭菜,我张圣人是专门来割豪强韭菜的。

  张鉊估计自己应该还能活个三十岁,那就持续割三十年韭菜吧。

  等到割成了习惯,割到夏君夷民的受益也开始见涨,这股风气应该就算建立起来了。

  只要有好处,这些大小的豪强割割们,到时候恐怕会抢着出去吧。

  至于这个事带来的最大后遗症,也就是张周朝廷对边区地方的掌控力较弱,以及由此引发的一些列问题。

  对于这个弊病,张鉊觉得还是要分怎么看,只要控制草原的向西的六法宗不出大问题,那么中央政权受到的挑战,并不会很大。

  至少可

第695章 西山八国与东胜身洲[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