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百七十八章 不上学税赋加倍(二更)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六百七十八章 不上学税赋加倍(二更)[1/3页]

  适龄孩子不上学,这是个问题。

  朱允炆走访过民间,农家一些孩子五岁就已经跟在父母背后下地干活了,烧火做饭更是不在话下,七八岁的孩子劈柴、挑水干力气活的也不再少数,十二三岁被当做主要劳力,开始挑大梁的也多。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绝不是一句玩笑话,而是汗流浃背,吃力生活的现实。

  哪里像是后世的孩子,十七八岁还没吃过苦,提十斤大米走几十步就气喘吁吁,人家十五六岁早就扛着一百多斤的大米、麦子健步如飞了。

  可因如此,许多农村家庭认为自己的孩子不是做学问的料,学几年耽误事不说,到头来也没啥用,不如安心在地里刨食,加上一些家里劳力缺少,宁愿摁着孩子在家干活,也不想让其上学堂。

  孙举文说的现象,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的,几乎每一地都有。

  朱允炆看向解缙。

  解缙站出来说道:“按照洪武时期太祖规制,办理社学,启迪民智,宽松为主,只要百姓愿意送孩子进来,那就收入,不设条件。至于百姓不送孩子来,怕是有各自难处,朝廷不宜干涉过多。”

  杨士奇有些担忧:“有些百姓家中明明没多少困难,家境也过得去,却因认识不足,阻碍孩子进学,朝廷若不作干涉,岂不是难推教育于百姓?”

  解缙皱眉,反过来问:“难不成要朝廷颁布条令,强制适龄孩子入社学?”

  杨士奇迟疑了点,严肃地说:“若有必要,可以。”

  朱允炆抬手止住了两人争论,知道明代成化年间的杨继宗曾在地方大兴社学,设下一条规矩:

  有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但那只是地方规矩,不是朝廷的,仅限于杨继宗当年管理的嘉兴。

  杨继宗如此做的结果是:师儒竟劝,文教大兴。

  后世执行的也是强制教育,适龄儿童不上学是违法的。既然如此,大明也就依葫芦画瓢吧。

  朱允炆看向孙举文与众人:“大兴文教,离不开生源。孔子开平民教育,朕推而广之,着令内阁、三法司拟定条例,颁行天下,但凡适龄儿童,即六岁起算,无有不当理由而不入社学者,税赋加倍。若其家庭属实困难,却有理由,当由社学上报县衙或府衙核实。”

  税赋加倍!

  众人听闻之后,顿时抽了一口冷气。hTtPs://wap.xs74w.com

  这个惩罚,对于农户也好,商户也好,可谓一视同仁啊,直切利益,将孩子留在家,要多一倍的赋税,估计没哪个家长会愿意留孩子在家了……

  孙举文满意了,朱允炆这一招法令的颁布,足以解决很多问题,那些原本应该入学而无法入学的孩子,终于可以进入社学了。

  “臣替孩子们谢皇上恩典!”

  孙举文凝重行礼。

  一个人行礼,带动了所有人行礼。

  朱允炆应下,继续问:“你说三件事,这已去其二,说吧,最后一件事是什么。”

  孙举文笑了笑,道:“这第三件事,就是教材问题。微臣听说国子监正在编纂社学教材,臣斗胆说

第六百七十八章 不上学税赋加倍(二更)[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