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  大明第一臣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2/3页]

  咱们的子弟后辈,通过了考核,进入了北平大学堂。军中子弟也去读书了!”

  胡大海情不自禁地挥舞起拳头,“从今往后,军中子弟,也能一肚子学问,入朝为官,做尚书,做宰相!”

  老胡兴奋吼道:“当年张相公承诺的事情,做到了!他现在就在北平,等着帮忙教导咱们的后辈!武人不负大明,大明更没有有负我们!这么多年的辛劳,值了!”

  话说到了这里,胡大海竟然忍不住眼中含泪,再三瞪回去,到底流了下来。

  这个铁一般的汉子,哭了!

  当初光复燕云之地,大赏功臣。

  那么多人想的都是封妻荫子,好好享受。只有胡大海带着一些人,留了下来。诚如老胡所说,他们一手锄头,一手刀剑,偶尔还要拿起铁锹,锯子,打仗,修城,种田……一刻不曾休息。

  脚下的这片土地,都被他们的血汗浸透了。

  为了伐木,修长城,为了抵御蒙古诸部,奋勇作战,光是在山海关外,这些年下来,就有七百五十六名战士长眠于此。

  他们的坟地,在山海关城墙上,就能看得一清二楚。

  每年清明冬至,都有专门人前去祭祀。平时的人,也络绎不绝。

  大家伙都不曾忘记他们,而这一次通过考核的学生当中,就有三人的父辈是牺牲的将士。

  他们靠着军中的叔伯们照顾,顺利成长,并且读书识字,表现优异,一直到通过考核,成为了北平大学堂的一员。

  此刻的他们,也坐在马背上,被军中将领牵着,器宇轩昂,从山海关出发,踏上前往北平的道路。

  同样的场景,也发生在喜峰口,古北口,居庸关,紫荆关……还有许多其他的关城村镇。

  这一次通过考核的军中子弟,就有接近五百人,超过录取数量的三分之一。

  毫不夸张讲,这所北平大学堂,就是给军中子弟准备的。

  不是为了安抚谁,而是实实在在,是他们应得的。

  这些将士拿回了失陷数百年的燕云之地。

  又不辞辛劳,舍身戍边。

  说实话,历史上的大明,确实有些亏欠这些将士。

  九边重镇,百万军户,他们不要朝廷一石粮,一两银子。生生世世,前赴后继,靠着血肉之躯,保护了中原的锦绣山河。

  对于军户子弟来说,又得到了什么?

  比民户重一倍的赋税,时刻面临的生死威胁,生生世世,无法改变的命运,还有被将领奴役,沦为奴仆的悲惨境遇……甚至在开中法废掉之后,连粮食供应也出了问题,弄得许多军户不得不逃亡。

  最后干脆军户制崩溃,不得不募兵戍边。

  这就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情形。

  张希孟有权制定规则的时候,军户负担大大降低,免税,免赋,鼓励开荒,土地上限可以放宽。

  兴办学堂,准许军中子弟入学,减免学费,提供教材……当然了,这还只是读书识字,如果没有更进一步的机会,依旧要在长城戍边,多认识几个字,少认识几个字,似乎没有什么区别。

  偏偏这时候,北平大学堂,突然冒了出来。wap.xs74w.com

  朱棣嚷嚷着要建一座天下第一学堂,除了他好大喜功之外,再有就是想日后把张庶宁弄过来当山

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