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六十六章 沉甸甸的赏赐  大明第一臣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三百六十六章 沉甸甸的赏赐[2/3页]

  比如著名的庆历新政,就留下了兴学令,要求生员必须入学三百天以上,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这样一来,弄得官学地位骤然升高,各地学子争相进入官学,一度让民间的书院萧条冷落,几乎关门。

  不过很快书院就找到了起死回生的办法,而且还更进一步,烈火烹油了。

  办法也很简单,就是让朝廷承认,民间办的书院,兼具官学性质,从书院出来的学生,可以直接参加科举。

  聪明如你,大约也就明白了怎么回事。

  朝廷可以下令地方建立官学,但是却解决不了教学质量问题,很多地方的官学根本不在乎学生学什么,甚至来不来都无所谓,只要交了钱,就给你个参加科举的资格。

  通常的价目是“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大概的意思就是十五两银子可以有志求学了,三十两可以站着听,四十两才有提问答疑的权力,五十两就能知道上面的意思,六十两就可以舒舒服服,到了七十两,不管干什么,都能顺利毕业一句话,得加钱!hTTps://WWw.xs74w.com

  官学成了这個德行,已经不具备教学能力,大约就是参加科举的一道关卡。而想要通过科举,还要真本事。

  书院这时候就脱颖而出。

  因为规模宏大的书院,从编制和教学方法上,类似于朝廷官学。

  而书院是由公认的士林名宿执掌,朝野共同承认的鸿儒。

  个个讲话都是老神仙放屁,不同凡响,科举的主考,很可能就是这帮人的同窗好友,或者门生故吏…跟着他们读书,通过科举的可能性无疑大大增加。

  希孟简略说了一下教学过程,为的是让徐达这些人听明白,随后他微微一笑,“其实这些年我们在

  ,波江之后,大力兴学,随后又充许女子人学。我们做了这么多的事情,华夏吴国要建立怎么样的培养人才把大部分学童排斥在外。

  张希孟说完,宋濂就立刻道:“没错,这也是张相一直倡导的,在我们这里,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哪怕穷苦人,

  也有入学接受教化的权利你们不会觉得不妥的?

  钱唐等人一阵语塞,他们当然觉得不妥,可问题是该如何反对,这话说不出口啊!

  众人只能默然。

  张希孟又道:“在最基本的蒙学之上,再设立各级官学…针对所有官学,都要有严格的考核制度,要提出明确的办学要求,务必培养出合格的人才。由各级官学之上,就是太学,也就是最高学府,专门培养顶级人才,也包括高级官员。’

  钱唐突然道:“张相,那,那书院呢?”

  “没了!”

  张希孟回答很干脆,“我们不会允许被几个士林鸿儒把持的书院存在!学在学堂,学在官府!”

  钱唐脸色骤变,沉声道:

  书院当真没有可取之处?官学也不是没有办过,庆历兴学,各地都办学堂,结果良莠不齐,根本培养不出辅国治民的人才,还不是要靠书院!草民窃以为这是一厢情愿!”

  “是不是一厢情愿,

  还要看有没有配套的措施……

  录取了五百人。

第三百六十六章 沉甸甸的赏赐[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