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四章代州  大明世祖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九十四章代州[3/3页]

  。”

  “好——”

  一时间,叫好声不止。

  陈英听了一会儿,低声道:“看来大老爷要慌了。”

  石勇幸灾乐祸道:“也不知查不查胥吏衙役……”

  衙门中的位置,一个萝卜一个坑,都看着上头人走。

  “拔出萝卜连带泥。”陈英低声笑道:“只要出事了,自然是免不了的。”

  “希望吧!”

  听完了书,眼瞅着太阳弱了些,二人继续开始巡逻起来。

  及至夜里亥时才止。

  就这般辛劳了数日,待到中元节时,整个代州城忽然就严整起来。

  白役们又开始忙活。

  疏通下水道,清洁街面,整修屋舍,这些都有他们的身影。

  陈英大为不解:“就算是钦差老爷来了,也不至于如此吧。”

  石勇则知道一些内幕,附耳低声道:“听说是代州伯回来扫墓,咱们知县老爷准备拍马屁呢!”

  闻听此言,陈英肃然起敬:“原来是伯爷回来了。”

  作为土生土长的代州人,对于代州伯孙世瑞他可是了解的一清二楚。

  当年三边总督孙传庭提拔当今皇帝,亲自给其取字,最后更是连军队带将女儿交给了他。

  这才有了皇帝的起家。

  所以到了新朝,孙传庭长子孙世瑞就被封为代州伯,是那么多勋贵中唯一不是因为军功而封爵之人。

  如今的太子,更是代州伯的外甥,其富贵连绵,不知道多少人羡慕。

  而代州伯本身也是有能力的,历任学政,按察使,布政使,巡抚等职,如今更是传闻其将就任总督。

  无论是哪个地方的总督,对于知县来说都是碾压。

  人家说上一句话,就足以决定其前程。

  想到这,陈英不由啧啧道:“我家要是代州伯的亲戚,荣华富贵享之不尽啊。”

  “别做梦了。”

  石勇摇摇头:“这位伯爷这些年来一直在外地当官,就算是府宅也搬到了北京城,咱们代州的那个祖宅,一年都回不到一次。”

  “亲朋故旧没能力,没资历,人家根本就不会举荐。”

  “咱平头百姓,还不如盼着钦差老爷过来,拔出萝卜带出泥,给咱转正吧……”

  “没错。”陈英点点头:“还得是钦差。”

  而这边,在县衙中,已经摆起了酒席,宴请了宾客。

  知县笑着举起酒杯:“整个代州城到现在还流传着孙公的事迹,家家孩童都是以其为榜样,美名流传。”

  “孙公子能够回乡,见见家乡父老也好。”

  坐在他面前的,是一位二十五六的贵公子,其唇带薄须,面冠如玉,出尘的气质一看就不是山西人。

  但他的祖籍,就是代州。

  孙世宁看着眼前的知县,虽然只是秀才的身份,但他却一点都不畏惧,甚至打心底还有一些轻视。

  寻常的高官宰相见多了,区区的知县已经完全不被他放在眼里,要不是他老家的父母官,他还真的不会抽出时间来见面。

  叫他看来,这纯属于浪费时间。

  “老父母客气了。”孙世宁轻声道:“如今代州百姓和睦,德化兼备,已然是山西一等一的县。”

  “这一切还多亏了老父母啊!”

  “哪里,哪里!”

  两人客气地喝着酒,气氛越发的融洽。

  孙世宁心中淡然。

  这些年来,孙家不断地在代州兴建社学,修桥铺路,自然名声是越来越好。

  每一任的代州知县,都不过是蹭了其好处罢了。

  此时他回家,不仅是为了祭奠父亲,跟着为了八月的乡试。

  虽然孙家已经搬到了北京城,但籍贯却依旧是代州,毕竟无论是祖墓还是祖宅都在代州,根本就逃脱不了。

  而孙世宁考取举人,为了避免引起非议,影响到未来的仕途,所以他顺理成章地回到老家山西参加乡试。

  当然了,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北京的压力太大,名额虽然多,但架不住人也多,乡试过关太难。

  达官贵人,皇亲国戚,高官公卿,不缺钱不缺良师,其质量属实不差,与后世北京截然相反。

  在无法作弊的情况下,首选自然是难度低的山西了。

  (本章完)

第九十四章代州[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