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八百九十三章 松江商报[1/3页]
承顺三十七年十二月,时值寒冬的松江城,纵然有着遍布城市每一个角落里的诸多蜂窝煤炉子以及大量工厂里的蒸汽机所散发出来的庞大热量,但是冬天的这座城市依旧寒冷无比。
时值小冰河时期的承顺三十七年,冬天里可比后世二十一世纪里的冬天冷多了,甚至比三十多年前的明末时期还要更冷一些。
今年的长江甚至都出现了结冰的现象,十二月份里连续两场的寒潮南下,不仅仅让北方诸省大幅度降温降雪,就连松江城这个往日里比较暖和的沿海城市也是下起了雪。
别说江南这片了,就算是更南边的广东地区,在过去三十几年里几乎每一年都会下雪,哪怕是广州也经常下雪。
这种情况后世人估计都想象不到……
当然了,这个小冰河时期的冷,只局限于冬天……可不是说常年都那么冷,实际上夏天的时候该热的时候也非常热。
简单来说,小冰河时期的气候并不是单纯的冷,更多的还是极端气候比较多,冬天太冷,夏天太热,同时长时间干旱和暴雨等极端气候也非常多。
不过这些所谓的极端气候,也只是放在宏观条件下去看才能察觉到,实际上当你身处其中的时候往往察觉不到的。
至少承顺三十七年的楚国人,其实是没有小冰河时期这个概念的,大部分人也感受不到。
因为他们的绝大部分人的认知里,从出生到现在,天气基本都这样……而作为一个在北方出生,目前已经定居松江城的孙旭更是不觉得下雪的松江城有多稀奇……
更何况只是下了点小雪而已,这点小雪刚落到地面没多久就已经化掉了。
相对于他老家冬天时候下的鹅毛大雪,不值一提。
更何况,他是住在松江西城区北郊的独栋住宅里,壁炉早已经烧起了产自广东广宁煤田的无烟煤,屋内的室温维持在人体可以接受的程度。
早上起床简单梳洗换衣后,孙旭下了一楼坐在餐桌上,餐桌上已经放好了两份已经提前熨烫好的报纸。
一份是松江府当地的松江商报,另外一份则是朝报。
松江商报这种地方的报纸是在三四年前才陆续放开限制的,早先的时候整个帝国里只有一份报纸,那就是大楚朝报。
并且严禁私人办报,也禁止地方官府自行办报纸。
朝报由大楚帝国礼教部朝报司统一管理,设立全国版,省版,并向各省地派遣朝报官员设立各省朝报处,但是该朝报处并不属于省巡抚衙门里的礼教厅管辖。
而是依旧隶属于朝报司,也就是礼教部直辖。
派出到地方上的朝报官员,也不是地方官员,而是依旧属于礼教部编制体系内,属于京官序列。
派遣到地方上的朝报官员们在当地采访编写文章内容,并交付上级进行审查。
其中朝报司直接敲定全国版内容,并把敲定的全国版内容通过公文传递渠道快速传递到各省,然后再加上各省朝报处审核敲定的省版内容,最后汇集到一起,分发给各府进行印刷最后进行发行。
同时各省每一期省版的内容,省朝报处虽然自行审核过后,但是依旧需要送往京畿朝报司进行备案核查,如果出现了不该有的内容,那么该省负责朝报处的官员就会受到相应的惩处。
整个朝报的采编以及发行工作,可谓是相当的复杂。
但是报纸这东西非常敏感,罗志学对这玩意更是一直都抱着警惕的利用心理。
既想要用朝报进行朝廷政策的宣传,让普通民众可以通过便捷的渠道知道朝廷的重大政策,打破横在朝廷官方以及普通民众之间的信息壁垒,把地方舆论权从当地士绅读书人的手中收到官方手中。
同时因为报纸直接面向广大民众,发布的消息会迅速的,大范围的流传,因此舆论影响力非常大。
如此的强力舆论工具,自然是要进行牢牢的掌握,同时也要防范官方朝报机构里出现一些非主流人士,利用这个渠道发布一些非主流内容。
因此罗志学敲定的朝报体系,是既用又防,一方面是大规模发行,但是另外一方面又建立了非常严格的审查体系。
其中的全国版内容,更是不惜耗费更多的成本,牺牲报纸的时效性,利用地方采编,朝报司审查,公文分发,地方印刷这一整套流程来确保内容的正确性。wap.xs74w.com
不过随着社会的进步,同时民众对新闻的时效性要求……尤其是对地方新闻的时效性要求,也在促使着大楚帝国在朝报上进行了持续的变革。
承顺二十五年,应广大民众,甚至是大量地方官员的请求,经过大楚帝国御前参务会议反复讨论后,正式设立朝报省版内容,由朝报司派遣官员驻扎各省,设立各省朝报处,负责各省朝报省版内容的采编、审核,随同抵达的全国本朝报一起印刷、发行。
而等到承顺三十年后,因为社会的持续进步,人们对资讯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了解官方动态,知识科普,文学作品等内容了,还希望了解更多的商业内容甚至是一些乱七八糟的新闻,以满足商业需求乃至猎奇性。
第八百九十三章 松江商报[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