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一十一章 联合收割机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七百一十一章 联合收割机[2/3页]

  到五万人以上。

  这对于一个新占领的地区而言,已经算是一个不错的数字了。

  有了这五万人打底,再加上军方的大力支持,他们也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殖民扩张了。

  为什么想要前期的基础人口?

  一方面是就地解决粮食问题,总不能一直从本土或其他地方运输大量粮食过来不是。

  另外一方面是拥有充足的移民人口后,才能够挑选出来的足够的青壮编为民兵,然后进行驱逐扩张。

  就和当初在马六甲一样。

  大楚帝国在马六甲省的殖民扩张是怎么做的?hTtPs://wap.xs74w.com

  先是动用主力正规军,对当地的土着有组织实力进行毁灭性打击,不管是土着国家政权还是部落,又或者是什么大地主之类的,只要是有组织势力都属于打击范围之内。

  用主力正规军彻底的摧毁当地的有组织抵抗后,大量移民会进入当地开辟村级、镇级定居点,这些定居点会设立民兵队进行自保。

  这些民兵基本清一色装备燧发枪以及轻型火炮,正规军行动的时候,这些民兵队会配合军方行动。

  平日里民兵队为了自保,避免定居点被土着袭击,也会主动出击,驱逐肃清周边地区的土着。

  这样的一个定居点不仅仅可以自保,还可以控制周边地区。

  并且这样的定居点会非常多,并且是沿着主要的河流、道路一个连着一个,逐步从港口向内陆延伸。

  最终把大部分适合居住,耕种的地方控制住,至于原先的土着们则是在这个过程里逐渐被驱逐。

  到了承顺二十五年的今天,马六甲省里的大楚帝国移民已经有了三十万之巨,几乎完全控制了马六甲省内的主要河流沿岸以及主要道路。

  并且因为马六甲省内的移民开发已经很成熟,安全性也远超其他殖民地,因此虽然停下了所有官方移民,甚至自费移民也没有补贴了,但是依旧还有大量自费移民陆续涌入马六甲。

  去了就能免费获得大量的土地,还能免税好多年,这对于一些贫困之家,尤其是做梦都想着拥有自己大量土地的农民而言,是一个拒绝不了的诱惑。

  按照这么下去,马六甲省的人口突破百万人口也不用几年了。

  假以时日,马六甲省将会成为和关内十八省等地一样,成为华夏民族生活居住的核心领土。

  马六甲地区的移民扩张政策相当的成功,自然也就成为了其他殖民地学习消防的榜样。

  怎么学?

  很简单!

  先用正规军对预定殖民地区反复梳理几遍,击溃任何有组织的抵抗。

  ….然后移民们从海边港口出发,沿着河流、道路建立逐步向内陆建立定居点,并把定居点里的青壮们组织起来编成归属守备司令部所辖的民兵队。

  正规军和民兵队双管齐下,确保移民定居点的安全。

  当移民定居点遍布整个殖民地的时候,也就可以宣告移民扩张的成功了。

  吕宋省现在效彷的就是马六甲地区开创出来的这一系列移民扩张政策。

  不仅仅吕宋省这么干的,其实大楚帝国在其他海外殖民地基本都是这么做的,只不过有的规模大一些,有个规模小一些而已,有的手段激烈一些,有的手段温和一些。

  但是本质上不会有什么变化。

  而这些移民扩张的领土,在经过前几年的经营后,很快就能够向本土输入大量的经济农作物或粮食。

  这些经济农作物也好,粮食也好输入到本土之后,都能够极大的减轻本土的粮食供给压力。

  直接的粮食输入自不必再说。

  就算是经济农作物的输入,也能够极大的缓解本土的粮食紧张。

  因为经济农作物这东西也是需要土地来耕种的,而随着海外的廉价经济农作物输入到本土后,本土方面就不用占用大量的土地去种植经济农作物,而是继续种植粮食。

  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棉花。

  国内纺织业对棉花的需求是非常庞大的,之前的时候因为缺乏棉花进口来源,棉花只能依靠自产,并且推动棉花价格走高。

  这就让不少农户们为了更多的收益种植棉花,而不是种植粮食。

  如此一来,棉花产量多了,农户收入多了,但是粮食产量却是降低了,同样的事情还会发生在生丝种植上。

  一旦形成极大的规模,那么就会出现棉花吃人,生丝吃人的情况,大体上类似于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羊吃人。

  这样必然会造成本土粮食产量下降,人均粮食下降。

  但是随着海外贸易的兴盛,大楚帝国开始大量从海外进口优质的廉价棉花之后,本土的棉花种植规模虽然还是越来越大,但是增长幅度却是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同时海外输入的棉花价格低廉,这让一些鱼米之乡的地方种植的棉花成本过高而不划算,进而重新种植粮食。

  总体上,大量的廉价棉花进口,一定程度上扼制了国内棉花吃人的情况发生,避免了大量农田一股脑种植棉花而不是种植粮食。

  由此可以看出大量的廉价进口各类经济农作物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直接进口粮食。

  当然了,为了避免国内的农民们收入出现不增反而减少的情况,大楚帝国在本土农业的扶持力度一直也没有减少,各种水利设施的建设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针对农业生产工具企业的补贴和优惠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如此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粮食的产量,同时降低了农民种植粮食的成本。

  但是仅仅依靠这样,其实还是不够,依旧无法解决粮食问题。

  要想解决粮食问题,还是需要大面积的可耕地,并且进行大规模化的机械化种植。

  这也是东北平原大开发的重要理由。

  而趁着高压蒸汽机发展的今天,大楚帝国也尝试着推动机械化种植。

  承顺二十五年夏八月,辽北省松花江畔。

  一片平原上满是青绿色的稻田,这里是辽北省里最大的农场,嫡属于辽华农业公司的辽安农场。

  辽华农业公司租用了此地以及周边地区大量

第七百一十一章 联合收割机[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