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73章 宫争  蜀汉之庄稼汉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1273章 宫争[2/3页]

  语,脸上微有失望之色,不过幸好,他脸上胡须颇为浓长,很好地掩饰了这点不小心露出来的心思。

  三个最信重的人在一年内皆病亡,让孙权在悲痛之余,也意识到,就算再怎么不愿意承认,自己也已经老了。

  过了耳顺之年,上天还能给自己多少时日,谁也说不准。

  这个想法,让孙权产生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紧迫感。

  因为相比于汉国,孙权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吴国的世家豪族势力,实是太过强大了。

  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兄长在入主江东的时候,还曾大肆屠戮江东大族。

  孙氏与江东大族,由此结下了血仇。

  虽说经过这么多年来的化解,再加上当事人的逝去,双方都默契地不再提当年事。

  但人心隔肚皮,双方谁也不能保证对方的心里究竟是不是已经真的不在意。

  别看孙权对江东大族又是婚姻拉拢,又是提拔恩宠。

  但内心深处,他从来没有对江东世家完全放心。

  君不见当年暨艳之事,以及张温之祸?

  孙权在给两人的罪名里,都曾大骂其父辈,提及江东大族当年反抗孙氏一事。

  如今在外强敌环伺,在内豪强林立,自己年事已高,而各方都能接受的接班人孙登又突然病逝。

  这些事情造成的紧迫感,让孙权越发地焦虑万分。

  陆逊前来,孙权没有过多的讨论襄阳一战,却是顺着对方的话头提起冯明文,其实意在试探。

  毕竟陆逊可是江东大族的代表人物。

  只是就算陆逊是孙权的侄女婿,还是孙权一手提拔培养起来的臣子。

  但涉及动摇江东大族根基的事情,他也注定给不出让孙权满意的答桉。

  看到陆逊如此,孙权也没有强求,只是又换了一副悲伤的面容:

  “我本以为,汉主虽有诸葛亮冯明文等人辅左,但幸而天资不过庸人耳。而我大吴,有明嫡,有良臣,未必就比汉国差了。”

  “不成想,”一提起孙登,孙权似乎就不能自已,捶胸呜咽道,“天不佑我大吴啊!国丧明嫡,百姓何福?社稷何福!”

  陆逊见孙权悲泣,连忙起身安慰道:

  “陛下请节哀!太子寝疾不起,此乃命也。方今朔土未一,四海喁喁,天戴陛下。”

  “陛下若是因悲痛过度,而坏了身子,那更非百姓之福啊!”

  “就算太子在天之灵,亦不愿看到陛下如此,故还请陛下以社稷为念,节哀顺变,保重身体才是。”

  陆逊连番劝慰之下,孙权好不容易才止住悲泣,拭了拭眼角,看向陆逊:

  “太子在病亡前,还曾写了遗奏,犹为盛赞上大将军,言伯言忠勤于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之节。”

  “吾今日见到伯言,不禁想起太子之贤,故一时不能自已,倒是让伯言见笑了。”hTTps://WWw.xs74w.com

  陆逊回道:

  “臣受陛下之命留守武昌,曾奉侍太子数年,深知太子之贤,陛下言国丧明嫡,殊实也。”

  “太子病重时,犹不忘提携微臣,臣除了感激涕零,唯越发惶恐,恐有损太子慧眼之明。”

  孙权伸出手,示意陆逊不要再说下去:

  “伯言何须多言?汝为人如何,我焉能不知?故吾知太子对汝赞誉之言,丝毫不为过。”

  顿了一顿,又继续说道:

  “太子在遗奏中,除了提及伯言你,还建议吾立三皇子为太子,伯言你觉得如何?”

  陆逊毫不犹豫地说道:

  “太子既没,二皇子又早逝(即孙虑,232年病亡),如今诸皇子中,以三皇子为长。”

  “且臣听闻,三皇子虽年少,但好学下士,甚见称述,太子生前,多亲敬三皇子。”

  “故臣以为,早立三皇子为太子,确实妥当,有利于稳定国家人心是也。”

  当然,陆逊还有没有说出的另一层重要原因:

  那就是三皇子孙和之母王夫人,受宠程度仅次于步夫人(即步练师)。

  今步夫人已亡,宫中诸多夫人,最贵者莫过于王夫人。

  子凭母贵,孙和如今也是最受陛下宠爱,其赏赐远超其他皇子。

  可以说,在陆逊看来,三皇子长与贤皆备,简直就是天地地利人和的最佳人选。

  至于嫡,反正现在王夫人最为受宠,到时只要立她为皇后,那三皇子不就是嫡了吗?

  孙权闻言,目光一闪,若有所思地说道:

  “如此说来,伯言亦是赞成此事?”

  “臣自是赞成此事。”

  孙权缓缓地点头,“伯言既赞成此事,那自是最好不过,吾则不再有所顾虑。如此,吾将择日册立三皇子为太子。”

  “陛下圣明。”

  似乎终于了结了一桩心事,孙权脸上的神色终于有了些轻松:

  “吾近来,有一些疑虑不能解,正好伯言回来,当真是天助我也。”

  “为陛下解忧,臣之所职也。”

  “好,”孙权点头,“除了

第1273章 宫争[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