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百零四节 最初的探索  临高启明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三百零四节 最初的探索[3/3页]

  早在一五期间,工业口就开始了仿制手摇计算机的工作。

  不错,就是仿制。所谓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手摇计算机制造前两年就已经立项,不过并没有人来问过冯诺是否要参与,冯诺也就始终是个局外人。这本来就不是搞计算机的人的事,单纯是个机械设计制造的问题。hTtPs://wap.xs74w.com

  “手摇计算机也能叫计算机?充其量只能说是个计算器!”冯诺不无酸意地想着,并一抓到旧同事就猛吐槽。连冯珊的耳朵也听出了茧子。

  但这手摇计算机或者说手摇计算器的仿制事业并不顺利,直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成功。最开始,项目组当然瞄准了手摇计算机的巅峰之作——Curta。穿越前,筹备组就特地从ebay上高价淘了两件原品回来,I型和II型各一件。

  拆解,仿制,失败。

  这也难怪,Curta个头只有调料瓶那么大,却实实在在由600多个零件组成,设计极尽精巧,加工极尽精密。其中不乏弹簧、齿轮、滚轴等临高当前加工技术不过关或不成熟的工件,而且极小、要求精度也高。甚至还有橡胶和塑料的辅助部件“这在临高只能用木头和皮革代替。

  虽说Curta生产的时代并没有数控机床这一神器,完全是靠工人的手工制造和装配完成的,但是元老院里没有这么强的工人。如果使用数控机床来加工,精度倒是能满足,材料却完全不能满足加工需求。

  要原样复制,当然做不到,只好退而求其次,放大复制。

  结果复制成功的样品有水桶那么大。不仅摇杆的位置不再合理,而且人力也已经几乎摇不动了。自重很成问题,别说便携了,移动都困难。因为公差达不到要求、材料机械强度也弱,在测试的时候就磨损严重。

  Curta的放大复制品最终仅做了几台送到人力计算中心去了,起码计算十几位的四则运算乃至倒数、开方还是比算盘给力的。所以刚送去的时候很是引起了归化民人力计算员的惊叹。不过显而易见的是这东西严重浪费人力:为了能长时间使用,必须配备一到两名专职的摇杆手和计算员配合,否则计算员很快就会筋疲力尽。

  接下来就是复制更早的桌面式手摇计算机,对象是一台“文化牌”手摇计算机。

  原时空国内当年生产的手摇计算机种类很有限,最常见的就只有天津红星厂的“文化牌”和上海计算机打字机厂的“飞鱼牌”,前者是“杠杆式”的,而后者是“键盘式”的,也都是仿制国外Brunsviga、Felix、Tiger、Marchant、Monroe等品牌的手摇计算机,控制方式有区别,机械原理则大同小异。后期也有电动计算机,不过是变手摇为电动,省了人力摇动摇杆而已。

三百零四节 最初的探索[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