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七十七章 军户匠户  大明测字天师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四百七十七章 军户匠户[3/3页]

  ,全家大喜若狂,指望下官能再接再厉,为全家脱籍。

  祖父多喝了几杯酒,跟侍卫朋友们吹嘘自己的孙子有出息,将来全家脱籍有望,却被人传到了辽王世子的耳朵里。

  辽王世子将祖父召去,以为他贺喜为名,让人拿酒给祖父喝。

  一坛又一坛,祖父后来喝到吐血,辽王世子仍命他继续喝。祖父是被人抬回家里的,当晚就去世了。xs74w

  下官蒙朝廷赏识,万岁天恩,如今忝居三品,今年为全家脱了军籍。只是祖父他,却等不到了……”

  朝堂中人人低头,辽王此时尚在,虽无实权,在封地也是一手遮天的。张居正想来是心中苦极,才会说出这等往事。

  嘉靖默然不语,严嵩则质问道:“军户也有晋升之路,只需奋勇杀敌,自然不愁前程。而且还有武科可考,难道一定要读书走文科举才行吗?”

  严嵩说的武科,就是武科举了。武科举一直存在,只是从宋到明,武科地位一直极低,甚至一度都被取消了。

  一直到土木堡之变,战神明英宗一战葬送了大明几乎全部的武将精英,实在是无人可用了,才不得不重启武科举。

  但在重文轻武的情绪下,武科的选拔方式依旧很奇葩,首先是要纸上谈兵,谋略策论占大头,至于武艺如何,占分数并不高。

  关键是即使中举,社会地位也不会有太大改善,即使得了前几名,最多也就是当个中下层军官罢了。

  有个真实的案例,一个孩子从小就喜欢舞枪弄棒,也喜欢阅读兵书。祖父觉得自己孙子文武全才,寄予厚望。

  这个孩子也非常努力,考上了举人,但是多次会试都考不上进士。无奈之下,他参加了武举考试,结果就拿了状元!

  他欢天喜地回家报喜,却被祖父臭骂一顿:“没出息的东西,一个武状元有什么可高兴的?最多是去当个小军官!

  你给我安心在家读书,继续考进士!记住,出去不许跟别人说你考武科的事儿,你是文举人,人家本来很尊重你的,一说考了武科,全家跟着你丢人!”

  这个案例极其真实地反应了当时的情况:武状元不如文举人!这种情况下指望武科选拔将才,简直是痴人说梦。

  所以萧风笑了笑:“不经文科举而当大官的军户,不知今天在场的可有吗?”

  众人互相看看,没一个人说话的。其实今天在场的高官中,军户还有一个,就是高拱。

  但和张居正一样,都是通过科举考上进士才当上的高官。没经过科举能当大官的,一般都是像戚继光这样,靠祖上恩荫直接当将军,然后再立大功才行。

  但这些恩荫大多是朱棣抢皇位时封的,现在的军户可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打一辈子仗,能弄个游击将军就算到顶了。

  而真正能当各地总兵、督抚乃至兵部尚书的,没有一个是大头兵出身的,几乎都是科举出身或恩荫出身。

  萧风见众人不语,再次发问:“不经科举,而当大官的匠户,不知各位可知道有谁吗?”

  众人更加摇头,这个更是不问可知。军户虽然机会渺茫,毕竟还能靠搏命换功名。匠户?不经科举当什么官?

  你就是铠甲打造得再好,刀枪打造得再锋利,也不过是个巧匠罢了。

  多给几个工钱,最多进巧匠堂吃份皇粮也就算了,还想当官?这不是做梦吗?

  嘉靖终于开口了:“师弟,黎民百姓,各司其职,朝廷有章可循,对朝廷难道不是好事吗?”

  嘉靖关心的并不是张居正这样的个体,个体有没有受到公平对待,对皇帝来说屁事儿都不算。嘉靖关心的终极问题,仍然是大明国运。

  萧风自然知道这一点:“万岁,这世上众人,千差万别。比如张居正,虽出身匠户,但是个读书的天才。

  可能也有个军户或民户,天生不擅长打仗和读书,但却心灵手巧,能成为一代鲁班。

  但他因为出身,却不太可能成长起来,反而变成一个蹩脚的士兵,毫无战力。人才错配,莫过于此。

  这就像大明派一万工匠去和敌人打仗,派一万士兵来打造兵器,同样是两万人,必将一败涂地。

  这难道不是削弱大明战力,有损大明国运之事吗?”

  这个道理很清晰,嘉靖也不能不认可:“那师弟之意,难道竟是要取消户籍分类吗?这恐怕……”

  萧风也知道,现在想一下子取消户籍分类,动作过大,用力过猛,肯定会引起激烈的反抗,因此决定先温柔一点,再慢慢推进。

  “倒也不必如此,只需更加灵活宽松即可。前面严大人说过,文户和商户不需单设,是因为有名有利。

  只要能让军户和匠户们也看到前途,看到希望,即使放松约束,同样不愁无人可用。”

  严嵩冷冷道:“难道萧大人,是要让军户和匠户们直接当官吗?”

  萧风摇摇头:“严大人,请问科举制度,所为何来?”

第四百七十七章 军户匠户[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