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88章 路省之分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388章 路省之分[2/3页]

  也改过,但那时还是发展优先,着急和金蒙对抗,改的比较忽忙和简单。

  当时被他受信任的大臣们也不多,很多地方都是合并起来让一个人负责。

  现在赵与芮在位超过十年,牢牢控制全国,也培养了一大波可以值得信任的正直清正又有能力的大臣。

  所以赵与芮要重新规划,固定路省。

  他率先提问,以后用省还是用路。

  其实在开会之前,他已经单独和首辅李宗勉,副相魏了翁,葛洪等人商议过。

  大部份人在听赵与芮解释后,都倾向用省。

  赵与芮先和重要的核心大臣沟通,然后开内阁会议的时候通常能得到有力的支持,同时还表现的他尊重大臣们的意见,不是皇帝的一言堂。

  赵与芮话音刚落,郑清之率先开口:“路和省有什么不同?”

  赵与芮注意到赵汝述先看了眼郑清之,郑清之才开口。

  这两人以前都是史弥远的心腹,这会看来还是一派的。

  但赵与芮的内阁就是故意安排了一波史弥远以前的手下,用来制衡另一部官员。

  他不能让内阁全是清正廉洁或忠厚正直的大臣,这样的话他这皇帝也不好办事。

  仅李平夏和沙德尔等人在西辽等地,大肆屠杀蒙古牧民这事,包括还有被迁移去的汉民,有些大臣能顶死皇帝。

  赵与芮在朝中重用的还是本性比较正直,传统的人较多,这些人多半比较圣母,治理地方会关爱百姓,但是肯定不能用全这种人。

  郑清之在历史上也算名臣,正直不正直就不好说,反正大的坏事不会干,但针对政制对手时,也手也挺狠的。

  他现在在朝中和赵汝述、余天锡,梁成大四人一伙,算是一个派系。

  这四人当然有个共同点,都是史弥远以前的心腹手下。

  另外李宗勉、魏了翁、李皇、秦卓四人算是一伙,他们都是最早跟着赵与芮的,除了李宗勉略有点圣母外,其他三人都还好,皇帝干什么都支持,屠城也能当没看见,算是实用派。

  用赵与芮的话说,战争中只要能减少已方伤亡,什么事都可以干,只要能打赢,什么手段都可以用。

  另外像徐元和杜范跟赵与芮稍微晚点,但比较靠拢上面四个,也勉强算一伙。

  其余的葛洪、邓若水,杨长孺,胡梦昱、黄朴、谢方叔等人就是算比较传统的,或正直的大臣。

  皇帝有些急功近利,或下手比较狠的事,他们都会联合起来劝柬下,有时甚至会反对,当然,基本反对无效。

  内阁中乔行简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不和谁拉帮结伙,但总体来说,也算开明派,最早赞成和金结盟,先对付蒙古的。

  在赵与芮与金结盟后,又突然反水偷袭金国时,乔行简也没哼声,只有葛洪这批人感觉皇帝不讲道义,没有武德,没有儒家思想。

  赵与芮开口后,郑清之先发话,赵与芮还是挺满意的。

  朝中有赵汝述、梁成大这样的奸臣党(余天锡和郑清之虽然和他们一伙,但其实不能算奸臣,只是大伙以前是史弥远部下,才团结在一起的)是很有好处的。

  因为奸臣们永远是迎合皇帝的。

  所以只要赵与芮的提议,这些人都会支持迎合,再加上李宗勉那派,赵与芮想办的事,只要提个头,都不需要以皇帝的身份去压制,基本都能在内阁通过。

  “路的话,路一级的主要官员和以前差不多。”

  “但是改省的话,相关官员的称呼可能要换,还要添加新的品级。”

  赵与芮说完,转头示意吏部尚书李皇解释下。

  吏部尚书李皇以前是刑部尚书,干了五年后,于宝庆六年和户部尚书杜范换了。

  现在元贞二年,又换成吏部尚书。

  这些尚书和内阁成员里,除了工部尚书徐元是工匠出身,比较专业,一直没换,其他各部基本全都轮换过。

  李皇道路的话,主官以前一样不变是制置使和副使,下面还是各司郎中,这是宝庆二年赵与芮

第388章 路省之分[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