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66章 意在教育  陈三宝古代奋斗日常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366章 意在教育[1/3页]

  “那就说定了,夫子,我脑子里有很多关于书院的规划,我说,你听听看行不行。或者等我回去先草拟一个草案,到时候咱们一起商量商量?”

  大周的每一个府县都有县学,县学是官府承办的‘公立学院’,老师也都是上面派遣的,分别是教谕一名,训导若干。

  因受战乱的影响,明水县现在的县学只有一名教谕,两名训导,学生不过三十余人。⑦④尒説

  不论是教谕还是训导都必须是进士出身,所教的学生则必须是生员,即秀才。

  秀才以下的孩子要想念书便只能去私塾,像穆先生之前创办的秀山书院就是私塾。因为地处平阳,为了解决乡下学子念书问题,不仅授课,还提供食宿,当然了,这些都是束脩之外的额外收费的。

  小的书院一般就一到两个夫子即可,可以分设好几个大小班,大的书院则更规范,有的私塾夫子可能还会请到举人。

  有一些南方出名的大书院,学子数千,夫子上百,每一个夫子不仅负责教书,还会著书立说,开坛讲学,立一家之言,成一方大儒。

  这些大书院的学子能够通过科举考试出仕做官,进而在朝廷纵横捭阖,对培养自己的书院往往有反哺之情。

  这样的大书院在整个朝堂的影响力是十分巨大的,有时甚至可以调动大半个朝廷。

  因此历届的统治者对书院也多为拉拢的态度,要地给地,要钱给钱,这种循环之下,大书院可以说是垄断了整个朝廷的高端教育。

  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大学院越出名,生源越好,考上的越多,获利的越多——越出名,生源越好……

  而这样的大学院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或者权势是进不去的。

  当然了,朝廷也有国子监,但能进国子监的不是达官贵族子孙,就是未成年的龙子龙孙,这些人进国子监就是去镀金,真能学成并在朝廷上有影响力的很少。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举制是整个社会阶层流动的重要途径,是国家给予底层人民实现阶层跨越的唯一出路,却在重重影响下,路越来越窄。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人不仅社会地位高,所花费用也不少。笔墨纸砚束脩杂费,哪一个不要钱?

  可以说,底层人民想要读书很难,读好书更难。在很多家庭连温饱都没办法保证的年代,每个家庭又有多少财力能供

第366章 意在教育[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