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140章 眼见他起高楼[2/3页]
是这样,如今他主动撤去那些高官、把位置给我让出来还是这样,真是一个让人忍不住敬重的人啊,可惜他不愿在我手下做事。罢了罢了,且这样吧,等我做出成绩,再去请他出山。”
颜子瑜:……
……
朱允炆为万三重等人追加封赏的事儿传开后,自然为他在士林之间创造了极大的好名声。
一时之间,歌功颂德者多如过江之鲫,大有前宋真宗、仁宗时的氛围。
朱七牛虽然无心过问朝政,但这么大的事儿也不可能没有耳闻。
对此,朱七牛不置可否。
又过了段时间,齐泰、黄子澄、李景隆、方孝孺、仁义侯从全国各地陆续汇聚而来,正式接任了万三重等人的职位,合上了永乐一朝的旧书籍,拉开了洪熙一朝的正式新篇章。
洪熙,永乐十年后的朱允炆的年号,改元的第一年即洪熙元年。
可惜呀,永乐一朝能臣干吏太多,许多还是三朝元老,他们大部分都跟朱七牛有关联。
所谓拔出萝卜带出泥,他们这一走,以朱允炆的这点人手,竟有点填补不过来。
这直接导致许多政务都有点乱套,不少心思险恶的官趁机欺上瞒下,中饱私囊,搞得朱允炆头疼不已。
索性他便把那些说话好听、会读书会写诗、跟他聊得来的官陆续任命了下去,填补空缺。
如此一来,大明整个庞大的机器倒也继续运转着,貌似也没啥大问题。hTtPs://wap.xs74w.com
于是朱允炆对自己的能力越发迷之自信,也不全身心的投入朝政了,时不时就参与些小爱好——讲学。
讲学之事,自古有之,哪怕是上古贤王、都君临天下了、也时不时就会召集大能讲课,学习更多道理。
到了大明朝,太祖那里不用说,他不希望别人给他上课。
太宗倒是也优待士大夫,但他太忙,而且是当太子时就很忙,召集人讲学之事也就做的不多
第140章 眼见他起高楼[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