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卷_初探(6)  紫色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一卷_初探(6)[3/3页]

  着涂釉,可是釉料主要是石英砂一类的,在烧制陶器的温度下是很难完全溶解的,烧制出来的更是难看至极,于是,人们就开始想着提高温度,想着如何保温和控温,也正是这样的需求,特殊的烧制窑出现了,使用燃烧温度更高的木炭、煤炭等,如果没有这些条件,真正的好瓷器是烧制不出来的。

  李凡率领学生们打捞出水的那艘船的船舱里还真是有大量精美的瓷器,在李凡看来,瓷器的制作水平已经很高了,其中有些就是瓷器中的精品,要知道,在那个年代烧制瓷器出现的精品可是不容易,甚至说非常难,有的窑工烧了一辈子怕是都没有烧制出来,要不然,法门寺地宫里,“秘色瓷碗”为什么只有七口?

  有人会说了,这你就不懂了,七在佛法中代表“圆满”,表达的是东西南北上下中的意思,而且,七的含义又有很多,很多事情都是以“七”为一个变化,胎儿七日一增,七七四十九天**形;我们平日里上班休息不是以七天为一个轮回吗?呵呵,笔者可不是那么认为,七固然在佛教中有特殊的含义,那就不能存入更多的七吗?为何在二千多件物品中,其它供奉的物品几乎没有以七为寓意的?看碑文记载,地宫中藏品大多数是随意供奉,也就是说“有什么就供什么,有多少就供多少”,所以,笔者推断,那精美的秘色瓷碗在当时怕也是数量有限。

  李凡带着学生对那条船整整清理了半年多,最后总算是收场,与当地文化部门相约,第二年的水下科考继续,不过,名头改换了,由当地部门主持了,而且经费也由当地财政分摊了,Y大学这边不过是把船象征性的租赁给对方,还有那些船员和潜水员,李凡带领的科考小队从主角变成了辅助的配角,对此,李凡也是很无奈,他知道,在这行里,不管走到哪里,都是教会徒弟师父靠边的结局。

  通过研究,初步的结论是,这条船是装载着精美瓷器和漆器等等物品通过洪泽湖水道进入大江,然后再走汉水进入郧西,最后再经过陆路翻阅秦岭,那里有个隘口叫“湖北口”,通过这里可以很快就到达长安。这里的“湖北”在当时可不是省名,就是指云泽湖最北端的出口,在当时,过了秦岭,整个地势就是一片泽国,到处是胡泊,要不然后世怎么叫湖北为千湖之省呢。

  乘船的县令是打算带着这些好东西到长安,估计也是想将功补过,或者是谋划换个地方做官,毕竟,在唐代,秦岭以南还是属于土人聚聚的荒蛮之地。可惜,装的瓷器太多,最后遇到风浪就沉没在云泽湖里了,至于那县令估计也是喂了湖里的大鱼了,要不然,他的县令印章也不会遗留在船上,那都是随身携带的。hTtPs://wap.xs74w.com

  同时出水的还有一些民用瓷器,其中一个青黄釉的提梁卣可以肯定,那是送到宫里去使用的瓷器精品,无论是造型还是釉色,都属上乘,这个宝贝一发现就被当地文化部门拿走了,经过一些专家的评估后,直评定为一级文物,同时,也把当地制作宫廷瓷器的年代大大提前了,可以说,当地的瓷器史要改写了。

  李凡率队搞完这次科普,那条小型的打捞船被当地机构软磨硬泡的“租赁”去了,可李凡想要搞的事情没完啊,好在,建造这样级别的打捞船不是啥难事,另外一条新船已经下水,针对发现的问题又做了诸多改进,在新的一年里,李凡又要率领新培养出来的“潜水员”去新的地方进行“科考”了,而这次定的目标就是千岛湖,千岛湖形成的时间比较晚,而那里的水下到底还有什么?

  哈维在船厂观摩的时候,他也得到了一些消息,这老家伙狡猾的很,明明是汉学家,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却偏偏要装着不说,走到哪里都带着一个翻译,而翻译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对话他都听的清清楚楚,也就是在这些人说话的蛛丝马迹中,哈维得知,自己认识的那个小李教授已经在开展水下考古了,这让他兴奋的不行,他专门去找了Y大学的朱家清,要求在海洋海底考古项目上合作。

  “你们已经在进行水下考古活动了,我希望得到你们的帮助!”哈维说。

第一卷_初探(6)[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