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一卷_明争暗偷(3)[1/3页]
在维也纳,蒙斯特同样也是召集了行家里手对那支双簧管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与西蒙那边是一样的,他们的双簧管也是用阴沉木制作的,这种材料在欧洲根本就看不到,他们还以为这是华人使用一种特殊的工艺把木材压缩成的。
阴沉木实际上是深埋在地下,并且又富含水分的地方,是介于生物和化石之间的一种特殊木材,任何古代生物一旦石化了,除了外形还能看出来外,其内在的性质已经完全不存在了,基本上与周边的土壤和砂石是一样的成分了。
可是阴沉木之所以还叫“木”,就是因为其还保留着木材的主要成分,但由于地壳砂石土壤已经与空气隔绝等原因,其内部的纹理和结构都发生了变化,变得更紧密更坚硬,如果形成这个状态前的木材本身就是比较名贵的树种,最后形成的阴沉木可就非常非常特殊了。比如,在华夏的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就出土了许多由古代金丝楠木、云杉等树种的阴沉木,而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也出土了阴沉木,根据考证,那些阴沉木也是楠木树种。而在北方和其它地区出现的阴沉木多半与人为活动有关,不属于自然形成的,比如在长江中下游出现的,在北方一些地方出现的阴沉木,往往都是沉船、沉没的建材、被山洪冲毁的房梁等等,并不是由于地壳运动或者自然树倒漂流到河川里去的,而这样的巧合实际上很少。
远古时期,地表上有大片的森林,繁多的史前生物,当地球发生大动荡的时候,这些远古生物被深深的埋在地下,形成了如今发掘出来的煤矿和石油。而阴沉木与那个时期无关,阴沉木的形成距今最远的不过一万多年,时间短的只有不到三千年,所以,阴沉木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华夏文明中的一部分,而这种特殊的形成机制在世界其它地区是没有的,自然也就找不到阴沉木了。
西方在制作单簧管等木管乐器的时候,他们也在不断尝试中发现,木质越是紧密的材料就声音越好,后来,他们在非洲发现了“乌木”,也就是被一些人称为黑檀的一种柿属木材,说白了,就是一种特殊的长在非洲的柿子树,只不过那种柿子不能吃,这种材料最早是被引入制作家具的,一些匠人尝试着用来制作木管乐器,结果发现效果不错,到了现代,尽管一些低端的木管乐器使用的材料已经换成了电木、胶木等等,可是高端的木管乐器都还是使用“乌木”制作。
西蒙和蒙斯特等人当然不认识阴沉木了,他们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工艺,把木材经过特殊加工而形成的新型材料,西蒙还筹集了一笔资金,请求柏林大学里的专家,帮忙研究这种材料有没有可能在德国进行复制。该大学可是德国顶级大学之一,尤其是在科研方面的建树颇多,西蒙是对柏林大学的研究是寄予厚望的。
得知消息的蒙斯特也不甘落后,他也筹集到了一笔善款,与西蒙联络后,也加入到了研发的投资人队伍里,这弄得柏林大学材料学专业的教授们不得不重视起来,既然有钱投入,获取样本就是一个关键,为此,西蒙干脆把单簧管下端小喇叭贡献出来,那个单簧管用一个乌木喇叭口接上去,外表上看差不多,可是演奏者却是觉得挺别扭的,而在发声上,也有了差异,可西蒙却认为这是值得的。
时间一晃就到了秋季了,刘道源为了帮助哈维把那几件青花瓷送拍,不得不再次把几个华人大家给请了出来,领衔出来的就是古董界泰斗级人物马报广,跟着一起来的还有y大学的马嵬曾,古瓷器鉴定专家黄云鹤,皇宫博物院的洪兆祥等人,这几个人里,马嵬曾最年轻,即便是这样,平均年龄也超过了65岁,可见分量之重。看着这份鉴定小组的名单,哈维也好,方丹也罢,都无话可说。
这李凡怎么没来呢?如果论眼力,李凡其实不输于这其间的任何一个人,马嵬曾就说过,要论眼力,自己是不如李凡的,可是李凡太年轻了,倒不是这几个老头老太不乐意他加入,而是李凡自己不干,他给出的理由很充分,西方人看的是这个小组人员的名气和年纪,自己加入了,就算是说出啥
第一卷_明争暗偷(3)[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