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一卷_挤牙膏(6)[2/3页]
或者小型管弦乐合奏的小品。
这次,柏林乐团居然把这首圆舞曲堂堂正正的列入了演奏曲目里,可以说别人未必有啥反应,但作为业内的高手蒙斯特却是被深深的刺痛了,他知道,那是西蒙想用刚搞到手的乐器显摆一下,这让蒙斯特多少有些气结,不舒服。
最让蒙斯特气恼的是,那个刘,中午还在自己这里装大头蒜,几个小时过去就登上飞机返欧洲了?这是不是也太巧合了?难道说他压根就没指望自己去找他?还是算计到自己要找他,故意如此摆架子?蒙斯特认为两种可能都有。
既然柏林乐团那边改换了节目单,自己这边似乎也要表现一下,他很快就批准了木管乐组的申请,将几个大曲目之间的垫场换成了木管乐组的小重奏,先看看效果再说,必要的话,自己这边也可以在观众要求返场的时候演奏《小天鹅舞》啊,西蒙那边有长笛和单簧管,我这里不也有一支双簧管吗?比比看吧!
这种被动的,临时的,别出心裁的改动,让两个乐团的演出都获得了成功,一曲终了,他们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观众起立鼓掌,这让西蒙也好,蒙斯特也罢,感觉是遇到了真正懂音乐的观众了,他们也事先问过了,这次演出的门票是没有赠票的,也就是说,不管是谁,向来听音乐会,那都得掏钱买票,没有例外。
既然没有赠票,说明前来听音乐的观众都是自发的,是懂音乐和知道如何欣赏的,他们不知道的是,如果不是因为现如今实行的是实名制购票,实名制认证入场,那门票的价格怕是会被黄牛给炒到天上去。即便是这样,最后,组委会还是特别授权,允许音乐厅仿维也纳金色大厅例,售卖一定比例的“站票”。
一个乐团在演出时是否真的受到欢迎,只要看看音乐大厅里有没有“站票”就知道了,有时,不能简单看到满座了就是火爆,在西方,许多中介和幕后资本为了渲染“盛况”和“火爆”,他们会向各往来机构团体赠送大量的“赠票”,就是花钱拉人进去“捧个人场”,而这样的赠票是不可能有站票的,凡是有站票出售的场次,那铁定是受欢迎的优秀演出,是那种一票难求的好音乐。
蒙斯特在魔都的第一场演出就出现了站票,这让蒙斯特很是高兴。同样,在燕城的西蒙也看到了音乐厅里有不少人站着听音乐,他更是荷尔蒙上升,指挥的更加卖力,尤其是当他们演奏到《多瑙河之波》时,下面的观众不自觉的鼓起掌来,这在西方音乐会上是不可能见到的,可在华夏这个地方,那是真诚的鼓励。
关于在听音乐会的时候,尤其是听古典音乐会的时候要不要鼓掌,在西方是成定律的,无需讨论,西方人很少用热烈的掌声去表达自己的情感,不信?大家可以留意一下,就是非常喜欢的时候,他们要么是挥臂呐喊,要么是吹口哨,西方人看足球,看在体育场举办的明星专场,你想看到他们恰如其分的鼓掌?很难。
即便是欣赏正式的古典音乐,在演出结束时允许鼓掌了,大家也都是客气的站起来象征性的鼓鼓掌,很少见到像国人那样,听到激动处,会自发的鼓起热烈的掌声,甚至会经久不息,而且,热烈鼓掌还有一层“再来一个”的意思。可是,西方人就是在返场上也有规则限制,最多不得超过三次,而国人没有限制。
所以,在国内的许多音乐会上,想让国人学西方人那样的欣赏音乐很难,毕竟,在欣赏表演和音乐方面,华人来的更直接更质朴更真情流露,而不像西方人那样,不管你是不是真的懂音乐,你都得端着个架子,在那里表现出绅士风度。
平涛文化承接具体事务的时候,就给前来的外国乐团发去了备忘录,告知他们华人欣赏音乐的习惯,以免那些乐团在演奏的时候被突如其来的掌声搞蒙了。
说起来,华人的文化沉淀是很强大的,从西洋交响乐传入以来,就不断的有一些从西方学音乐回来的人对如何欣赏进行科普,他们的初衷无非是让华人学习西方人的欣赏习惯,问题是,华人不是西方人,对事物的理解有自己的传承,在华看来,好就是好,好就
第一卷_挤牙膏(6)[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