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一百六十一章 新交易(1)[2/3页]
会算计的学生都明白,花最少的学费,进最级的殿堂,还有比去音乐系更划算的吗?据说,当年毕业的音乐系学生第一次在还没毕业的时候就被许多地方的文化馆、半专业艺术团体、二三线城市乐团盯上了,纷纷发出聘书,可以说,一毕业就有工作,这是许多大学生非常希冀的。
不是说有许多大学毕业生都奔着研究生啊,博士生啊去吗?实际,许多学生在校的时候,找不到毕业后的下家,与其在社会上待业,不如继续读书,这才有许多学生去读研,读博,如果,你还没有毕业,就有不错的工作等着你,工资待遇还不差,你看看还会有多少学生去读研读博?早时年间,大学生毕业就有工作,那个时候读研读博的人是不是凤毛麟角?许多人最后都是在职读研,在职读博。⑦④尒説
李凡玩了点小花样,就把音乐系给提高了档次,这是朱家清没有想到的,可回头看看啊,李凡带动整个学校的科研动力却是更值得他深思的。许多小小不言的项目,看上去不起眼,可是内里包含的科技含量并不低,一切都等着上面指派,等着社会上各大集团企业的委托,那是不现实的,要从生活的细节去寻找各种刺激科研的爆发点,这是摆在学校各级管理人员案头上的重要课题。就此,朱家清专门写了一个分析文章,先是发表在校刊上,后来又被更高级的教育刊物转载,一时也在教育界掀起了讨论的浪潮,问题是,话题好找,争论也能来,可是真的有几个像李凡那种妖孽的人?不仅是脑子好使,关键是他的周边还围着一群奇人干将啊,这是其它学校不具备或者无法具备的,朱家清发出那样的感慨不过是一家之言,也就是说说而已,真想普遍的推广开?难,要看机遇和运气了。
蒙斯特的学生怕自己的判断不够准确和客观,干脆,找到奥地利驻华文化参赞,请那个参赞一起到“实地考察”,他们开着车,就像追星那样连续追着音乐系在三个城市的演出,每次都进行了实地录像,反正这样的乐队演出也没啥限制,别说他们录了,满场的观众都拿着手机在那里又是照又是拍的,乐队到哪儿,当地的网络媒体上就火一次,这样接地气的乐队,不火都难,关键是,他们是草根,是普通学生,没有明星架子,到哪里都不摆谱,这样的乐队谁不喜欢?
有一次晚上出去吃夜宵,被一群群众堵住了,于是,叫人拿来几把乐器,当场就开干,要不是警察来了说你们声太大了,会扰民的,那些群众恨不得让他们玩个通宵,就这,也不知道是谁最先带的头,拿一个装啤酒的纸箱子,使劲的摆在那几个队员面前,然后从兜里抓出一把钱扔了进去,没钱的,赶紧用二维码扫老板家的,然后从老板家换出现金扔了进去,最后,通过计算,足足有三万多块现金,那几个学生也没有拿,而是打电话叫来警察,然后全部捐给当地慈善机构,此举,第二天就上了头条,顿时,y大学音乐系更火了,说他们是德艺双修……
有了这些素材,蒙斯特的学生才给老师写去了一份正式的报告,认为,虽然是业余的,可他们的演出的确是有特色,有卖点,最主要的是,他认为这个乐队是业余演奏员拿着世界上最好的乐器在演奏,这个评判也得到了那文化参赞的认可,毫不犹豫的在报告上签上了他的名字,这等于是背书了,证明了。
有了这些信息,蒙斯特在参加维也纳音乐节组委会讨论时,就提出了新的建议,说是音乐节,是对音乐如何如何,可实际上谁都知道,音乐节是典型的商务活动,是受到奥地利相关机构非常重视的商业活动,奥地利每年就是通过音乐节的组织,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奥地利参观旅游,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盈利。
为什么邀请那么多顶级乐团前来?不就是让许多游客能够在维也纳一次性就把世界顶级乐团的演奏“一网打尽”吗?你去其它任何地方,只能欣赏其中之一,你没法对比,可在维也纳,你就能满足,就可以在相隔时间不长的环境里对各个乐团的演奏进行对比,没有这些噱头,谁特么原意花钱到这地方来啊?
而
第一百六十一章 新交易(1)[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