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五十三章 又有发现(1)  紫色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一百五十三章 又有发现(1)[3/3页]

  ,而这些送拍人往往都是从高处跌落到低处的人,原来家里生活富余,无所谓,现在想拿出东西去换钱,可是却发现没法支付高昂的鉴证费,更是没法支付一些拍卖公司提前索取的所谓“宣传推销”费用,想要变现就只能在私下里以极低的价格进行交易,方丹这次的拍卖活动等于是给这样的一群人开了一个门,他们焉能不趋之若鹜呢?哪怕是拿来的东西不真,最后没成,他们也没损失什么啊。

  “这个是现代的工艺品,请你拿回去!”“这个是仿制的赝品,请你拿回去!”

  很快,一件件的物品被剔除,只有那些鉴定师吃不准的东西最后才传到了李凡和哈维面前,而那个大盘子也传了过来,李凡拿起来仔细的看了看,有拿了个放大镜仔细看了背后的铭文,然后在旁边的文件上签上了鉴定意见。

  “元代青铜器,品质佳。”写好后,李凡郑重的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这,这是元代的?”坐在旁边的刘道源小声问道,“那人说是满清的啊!”

  李凡的这个鉴定,一下子把那青铜器的年代提前了几百年,不能让刘道源吃惊,在刘道源的认识里,青铜器都是汉代以前的,到了唐代,青铜器就很少看到了,后来有记载,说是清代也有人浇铸过青铜器,但是,从唐宋以后,民间即便是使用铜制品,也都是黄铜器,很少看到有青铜器的。李凡今天的鉴定让刘道源的认识又一次被颠覆了,他的问话其实不是怀疑,而是自我惊愕。

  “盘底的铭文写的不是满文,是蒙文!满文是借鉴蒙文的拼音直接移植过去的,从外形上完全一样,可是拼出来的发音是不一样的,那个盘子是蒙元时期的王族用品,很珍贵的,你可以找人去拍下来带回去。”李凡小声的说道。

  其实,在蒙元时期,由于蒙族人的生活习惯,在家用器皿中使用最多的就是盘、壶之类的,相反,汉族人常用的盆、碟、盏等器皿在蒙族人使用中却是很少。主要还是因为饮食习惯的差异造成的。也正是这些差异,元青花在元朝其实是分为两个流派的,一派是流传在江南一带的汉族元青花,比如那个《鬼谷下山大罐》:《萧何月下追韩信罐》等是典型的汉青花,而在北方一些窑口生产的大瓷盘、高脚酒杯,高足碗,三足鼎等等就是典型的蒙青花。由于地域差异,加上文化上的差异,蒙青花里精品不多,这也是在蒙元时期,瓷器生产没有官窑的结果。

  眼前,就有个高脚酒杯摆在那里,李凡点点头,瓷器是元代的,可是做工粗糙,花纹紊乱,也就是一般蒙族家庭里使用的,之所以是高足,其实就是方便用手掌攥着,可以骑在马上,手里攥着酒碗,一边走一边喝。

  还有一个三足瓷鼎,尺寸不大,也就是十寸方圆,与古代铜鼎不同的是,鼎身没有那么深,浅浅的一圈,大约也就是不到二寸,可那却是蒙族人在春夏季在潮湿的草原上可以放在蒙古包里地面上的必用器皿,没有这东西,放食物很麻烦。

  在蒙古大草原上,到了春季,牧民要赶着羊群去放牧,这种放牧是春天往外走,走到有水草的地方就歇上几天,这片草吃完了,就继续向外走,再如此办理,直到他们走到一定的位置,就开始往回走,原来吃光的草又长出来了,会让那些羊群感觉到越往回走,草就越多,快到冬天的时候,正好返回原来的居住地。

  在这样的游牧过程中,蒙古包是必备的,而地面上往往又是杂草丛生,潮湿和松软的,在这样的地面上,想要放盘子就很危险,搞不好就成了一群蚂蚁的美餐,所以,就有了高足器皿,有的可以盛物,有的可以在下面生火煮东西。

  人类学家说人类文明最近本的有那么几大类,一类是农耕文明,一类是游牧文明,可在仔细的研究历史后,人们发现,这两种文明都在华夏这里发育的最完善,而在世界其它地方,这两种文明的发育不是中断,就是不健全,有些压根就是混合体,还有的就是他们不愿意提的强盗文明,提都不愿意提自然就没名分了。

  “这几样东西是可以拿去送拍了,哈维手上的那个东西也不错!”李凡说。

第一百五十三章 又有发现(1)[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