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卷_两头热闹(2)  紫色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一卷_两头热闹(2)[1/3页]

  尽管是好多年前,尽管只是一幅小品,可塞尚的画作怎么着也不至于低到只有30万法郎吧?那不是报价,几乎是一种侮辱。同时,方丹也感觉到对方在套路他,在玩把戏,他作为行内人,又经过几年的历练,对行内的黑暗早就明了。

  嘉实德给出的上拍底价实际上是对外发出了一个信息,那就是这幅小品不保真,是未经相关机构核查的,非常有可能是赝品,竞拍者要风险自负,要审时度势。这样的东西在拍卖场上往往会流拍或者是被公司安排的托买下。

  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拍卖公司都会事先征求送拍人的意见,底价无人举牌的时候可不可以向下降低起拍价,如果送拍者不同意降价,那么起拍价无人问津的时候,拍卖师就会宣布流拍。如果东西是被拍卖公司里的某些人看好,又无法取到证据,并且意见又无法统一的时候,就有可能被安排的托买下来,然后再去找证据,进行深入研究,比如达芬奇的那张《救世主》就是经历过这样的历程,最后才一爆冲天的,这是一种既解决送拍者急需资金又深入研究的通行方式。

  可就是这,也能让一些业内的人反过来算计送拍者,尤其是升值潜力巨大的东西,可是发展到今天,一些拍卖公司几乎算计所有具有升值潜力却又有些瑕疵的送拍品,一旦成功,拍卖公司就能够赚好几道钱,并且在资质上加分。

  在拍卖这个行当里,高中低都有自己的套路,低端的公司往往去鼓吹送拍的物品如何如何,信誓旦旦的告诉送拍者在拍卖的时候可以卖出高价,当你答应送拍的时候,会告诉你得先给他们钱,理由很简单,拍卖公司得为你的送拍品进行宣传运作,得进行大量的各种公关工作,这个钱你得先垫付,只要你垫付了,那么在拍卖的时候能不能卖出去就是两说了,卖出去了算是运气,卖不出去,那就是流拍,你一个子没拿到还搭进去不少钱,这样的事情几乎所有的小拍卖行都在干,不管你最后识破了也好,认栽了也罢,在法律上你还真是找不到他们的毛病。

  而高端的拍卖公司不玩这个,他们玩的就是“一切按照规矩办”的把戏,要么你的东西被耽搁多年,要么接受对方的评估,以极低价格送拍,最后被不知名的人以底价买走,若干年后,某大学研究机构拿出了研究成果,于是,这个东西再次送拍,而这次送拍的底价可就不是原来那样了,那完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公司还会不遗余力的大肆宣传,把那个原来的丑小鸭描绘的比白天鹅还白天鹅。

  你想去查人家的套路,去查那些不知名的第一次买者?根本不可能,有时查到了也是一个已经故去的人,东西是他的后人委托某某研究所去研究的,这样的事情根本就查不出来,搞不好还要被人家反告,要求你赔偿名誉损失费,等等。hTtPs://wap.xs74w.com

  当年,嘉实德就是想套路方丹的那幅小画,他们完全忘记了送拍者也是他们行当里的一员,只不过那时候,方丹公司尚在恢复时期,名气已经销声匿迹了好几十年,这也是历史造成的一个结果。对于资本来说,它们是最容易“健忘”的,凡是对它们增殖不利的历史教训和印证,它们都会忘记,都会不记得。

  方丹公司本身也的确没有英国的那几个老牌拍卖公司资历老,在英国的几家拍卖公司都是有着三百年以上的存在,而方丹公司满打满算也不到二百年,尤其是在经历了二战的时候,公司几乎就是关张了,因为,公司的老板是犹太人,太过敏感了,等到战后回来重新开张的时候,原来的资源丢失的差不多了,所面临的时代又是战后恢复时期,在那个时期,欧洲几乎所有的资本都被英美抽干了,社会上根本就无力去承担什么艺术品拍卖,这个时期足足有20年,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西欧国家才算是逐步的缓过气来,方丹正是那个时候接手的家族生意,当时就说想跟英国的拍卖同行掰手腕也是力不从心啊。

  那幅小画方丹当然不会拿过去拍卖,他放在家里,直到后来塞尚的一幅《玩牌者》卖出了2。5亿美元后,他才找学者去研究自己的那一幅小品

第一卷_两头热闹(2)[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