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一卷_再变(6)[1/3页]
刘道源之所以恼火,就是不想多花钱去拍那个雍正大瓷瓶,他知道那瓶子如果论历史和文化的价值几乎是一个无价的,可要是就瓶子说瓶子,一个民间世俗常用的大花瓶,历史又不是很久远,在价钱上还真是高不到哪里去。
在历届的拍卖会上,各种瓷器都有,但是,就没有见到像这样的大瓷瓶。关键是在清代,这类瓶子不为文人士人所喜,认为这类瓶子也就是民间老百姓嫁姑娘的陪嫁装饰,与上层的许多礼法不通,因此,在明清两代的官窑里,都没有这样的物件,形状上类似的有,可没这么大,所以,这种花瓶在宫里几乎是都没有。
说起来,制作这样的花瓶成本并不低,而且制作难度也很高。烧瓷的匠人都知道,在制作瓷器的时候有两怕,一是怕薄,太薄的透光碗就是绝品,后来是英国人发明了骨瓷,将动物的骨骼烧成灰后参入胎泥中,这才有薄如纸一样的透光瓷。二是怕大,在元代,曾经烧制过直径超过二尺的大盘子,到了后世,就很难看到类似的东西了。瓷器越大,耗用的泥料越多,并且在阴干的时候非常不容易,一旦干的不均匀,干的不透,一进窑,不是变形就是龟裂。甚至釉料也因受热不均匀而形成瘢痕和羁留,所以,行家管大个的瓷器叫“重器”,而那些小巧的东西则是讲究精益求精,并且以稀少为贵,比如,明成化鸡缸杯,不仅制作精美,最重要的是孤品,是存世稀少的瓷器,别看小,拍卖的价格接近三个亿。
而作为民间常用的大瓷瓶,一般来说也不是匠人做好了拿出去卖,没有那么傻的匠人,往往是定做,给了定钱匠人才动手,那种大瓷瓶有二尺半那么高,直径最粗的地方有一尺,这么大个头,稍微有点闪失就打碎了,所以,就是在民间,能够传世几代的已经不多见,如果再说精品,那几乎是凤毛麟角。
雍王府这个瓷瓶是在特殊年代特殊背景下才出现的,这是其文化价值,当时的雍亲王胤禛一方面收敛羽毛,号称“天下第一闲人”,一方面走世俗路线,让其它争嫡的皇子不重视他,这也是他以不争实为争的一个手段,在整个清朝的历史里,登基做皇帝的皇子里,他当皇帝的时候年纪最大,他的爷爷顺治登基时只有六岁,父亲康熙登基是八岁,只有他是四十五岁登基,他的儿子乾隆登基时也有二十五岁了,而到了他孙子嘉庆登基也有三十五岁了,道光登基的时候也快四十了,从那以后,清朝皇帝的继位就变得艰难了,道光之后的咸丰不到二十岁继位,三十一岁就死了,接下来的同治、光绪和宣统那纯属扯淡的继承,权利掌握在一个落下千古骂名的女人身上,半个世纪,把江山搞的乌烟瘴气,最后丢了。hTTps://WWw.xs74w.com
说,这刘道源啥时候变得如此牛掰了?对哈维公司送拍的那些东西点评到位?难道是这小子最近勤奋好学了?原来是他在离开国内的时候,专门去找了李凡,有李凡这个在实际场地进行发掘的人指点,他还能不熟悉吗?李凡几乎是对着照片一件件的给他讲,尤其是那些欧洲瓷器、权杖和一些餐具的特点以及重点等等,就像填鸭一样的把刘道源给灌了饱,不管他消化没消化,反正就是硬背也得背。
很快,精美的送拍物品画册就传开了,现代信息技术,不需要人手一册,一个人拿到了就等于是几百人拿到了,随便在个人账户上一分享就是一大片。如此多的精品上拍,你叫那个哈维公司的股票还不飞起来?眼看着离圣诞休市还有两天,其它股票几乎都冬眠不动了,可是哈维股票却是逆势上扬,米尔顿看着已经翻番的股价,他是真后悔收的太少了,如果不是接了菲利普塞过来的那些股票,他几乎就等于是没收到,现在看起来,手上的股票数量恰好与他上一波抛出的数额差不多,这样一来,他等于在这一轮中赚了两次,实话说,也算满意了。
按照事先与魏沈生说好的,米尔顿拿了保底的钱,又拿了利润分红,里外里进账二亿多欧元,老小子算是乐开花了。可是他不知道,魏沈生最后将获得利润的一半转到了家族里另外一个人的账号里,然后
第一卷_再变(6)[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