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一卷_捎带手(5)[1/3页]
一句话,钟达之就感觉到小老大的霸气侧漏,本来他还不好意思说出来的话也就脱口而出了,说起来,钟达之也是一个夹在风箱里两头受气的角色,现在有人抻头出来愿意摆平这报社内部的不平衡,何乐而不为呢?想明白这点,钟达之就慢慢的把这《华侨日报》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并说出当下的困境。
说起这《华侨日报》来,办报的时间可是不短了,早在一战时期就有了,那个时候,在法国有近20万华人民工是“以工代兵”到欧洲参加一战的,可以说,当年,这些华人为法国赢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年,前来欧洲的民工识字的都不多,更别提能够认识洋文了。可是在这些民工里也不是说没有识字的,担任管理的工头和账房往往都是科举不第的人,一般的书信往来和阅读书报不是问题,而当时在一些在欧洲留洋的文化人也就为这些人办了一份当时叫《华人周报》的小报纸,目的就是把发生在前线的一些消息,发生在国内的一些消息登出来,让大家周知一二,同时也在报上刊登寻人启事等。
报纸断断续续的,经历了二次大战和后来的各种社会变化。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时候,一些从大陆逃亡出来的文人和国军将领才将这份报纸收购下来,该办成日报,他们当初在当地办报纸的目的还真不是搞啥子舆论宣传和鼓吹意识形态,主要的目的还就是商业性质的,比如登载各种稀奇古怪的广告啦,披露当时跑到小岛子上的一些“内部消息”啦,刊载从欧洲各大港口到远东新加坡、香港等地的船期等等,在性质上,这个报纸当时还是以赚钱糊口为目的的。
当年出钱收购报纸的股东主要是在解放战争中吃了败仗的一些军人,害怕被新政权专政的地主、资本家,而找来的一些编辑和记者也都是流浪在欧洲的旧官宦的子弟。说起来,这些人当时的心情其实是很复杂的,一方面,他们对蒋家王朝是彻底的失望和厌恶,另一方面,他们对新政权又不了解,甚至觉得是洪水猛兽。当时,流落在香港和海外的旧政权里的要人并不在少数,有些人即便是先去了那个小岛子,可到了之后,也是变着花样的离开,能去美国的去美国,不能去美国的就前往欧洲,实在连欧洲都去不了的,就去中东和南美。
正是因为这些复杂的背景,当时的《华侨日报》可以说是一份纯商业性的报纸,就像华人在海外各地都有唐人街的道理一样,聚集在一起,就需要一些媒介相互沟通各种信息,尤其是大家都在谋生,都需要便捷和准确的各种消息。
可是,当时的国际局势也是复杂的,老蒋逃到小岛子上后,也算是做了一些亡羊补牢的改革,在美国的支持下,还把当时的小岛子搞的不错,尤其是在**的时候,老蒋的叫嚣就显得格外的刺耳。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一群在小岛上捞不着实惠的资本家就跑到了欧洲,他们用钱买下了报社里的一半股份,于是,这个报纸的性质就改变了,从单纯的商业性报纸逐渐的融合进一些意识形态方面的东西,尤其是在东西方冷战对峙期间,在报上连篇累牍的宣扬西方观念。
**以后,东方睡狮觉醒,整个综合国力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大批福建、广东沿海的华人走进海外,华侨日报的持股股东也发生了变化,由曾经的一家独大逐步演变成港资和港人进入,形成了新的结构建立,华侨日报也变成了一个为海外华人发声,提供华人各方面信息,在西方传播东方文化的综合性报纸。可是,近期由于西方舆论对华人的抹黑,也面临着在舆论上与对方唇枪舌战的局面,而有些股东却是被西方某些机构收买,在报社里搞起了内斗,眼看一些纯学术性的话题都无法顺利出台,弄的钟达之正在谋划着辞职不干。
“想要收购他们可能会比较麻烦,有些人就是榆木脑袋,就是敌视国人,他们仗着在报社里的话语权,完全不在乎反对的声音,重要的是,他们这样迎合西方舆论是有收益的,根据我了解的,社长就在拿某个组织的补贴,所以,对这里我
第一卷_捎带手(5)[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