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卷_见识艺术(5)  紫色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一卷_见识艺术(5)[3/3页]

  门,而最名贵的却不是拍卖场上出现的,是收藏在故宫和民间博物馆内的,那些宝贝根本不可能送到拍卖会上去。

  为了鉴别这些鼻烟壶,李凡这几天可是没少在网上查资料,现在被他挑出来的四个,其中一个是于阗玉的,一个瓷胎珐琅的,还有一个是用水晶的,这些鼻烟壶无不是精工制作,就说那个于阗玉的鼻烟壶吧,那是巧妙的利用俏色进行了精细的浮雕,光是这块玉就价值不菲,虽然没有落款,没有暗记,可正因为是这样,李凡才认定,这是满清宫廷里的物品。这里有个细节是许多人不太明白的,其实,这就是造办处制作这些小件的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小东西不许落款留记。

  那位说了,国际上拍卖的著名鼻烟壶,那可都是有款,有暗记的,难道说那些鼻烟壶都是坏规矩吗?这里就要细说一下造办处的前世今生和一些事情了。

  早在康熙年间,就设立了造办处,这个造办处是干啥的?简而言之,是制造皇家御用品的专门机构,先后设有六十多个专业作坊,有内务府大臣直接管理。

  造办处设立后,逐步发展,从开始的制造到后来的修缮、收藏,保罗的面很光,说俗点,与皇帝及其后宫人员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说雅点,是为皇家装点门面,参与内府和宫廷里的装修、陈设设计、舆图(地图)绘制,甚至还承担一部分的兵工研制和试验。这些够忙活了吧?不介,还有事情呢,下面送上来的贡品收发,皇上下达的赏赐物品,一些罪员的罚没物品处置,以及洋人送来的物事等事宜,都归造办处管,到后来,造办处是宫中一个非常庞大的特殊机构。

  由于造办处越来越庞大,经营管理的物品多到没人说得清,甚至上贡给皇帝的东西都有被内务府大臣给截胡的,因此,在当年,许多精品,许多匠人花几年时间制作的好东西都会被埋没在众多事物里,想要被皇上看到,可是不比那些后宫里的女人见到皇帝容易。当时,许多大件,或者是皇帝钦点的,就得留下款识,留下制作人的记录,主要是用于备查,出错了,那是要杀头的!

  当年在造办处里,做玉雕的是“苏工”,做家具的是广东的细木匠,做烧瓷的是景德镇的工匠……总之,许多匠人,只要出名了,就有可能被内务府征用。

  大师傅来了,他们不会是一个人,必然要带着自己的徒子徒孙,这些徒子徒孙想要练手艺,咋办?他们就是去做各种各样不起眼的小件,鼻烟壶就是其中的一种,成了,被皇上看中了,回头弄个款识上去,没人发现,碰不上伯乐,那就沉淀在内务府的那些仓库里。每到一定时间,内务府就会把一些东西“发”出去,就好像内宫里年纪大的宫女到时间也“放”出去一样,于是,类似鼻烟壶这样的小玩意就在京城八旗子弟和黄带子、红带子之间流传,乃至满清垮台后,许多没落官员外逃,带出去的东西里也有这一类的,东西小,好拿好送,就是卖不起价。

  清末民初,满清王朝覆灭了,在海外有不少外交人员干脆就放鸽子了,同样,在国内,不少遗老遗少也纷纷的把自己的子女送到海外去,到了抗战前夕,更是许多达官贵人跑到国外,有举家迁徙,有送走儿孙,他们带走了许多宝贝到海外。

  在携带这些宝贝的时候,当时精美的价格不菲的鼻烟壶自然会被选中,那东西小巧玲珑,好拿好藏,在国内,堪比珠宝,可到了国外却不是那么回事。

  鼻烟在西方并没有大范围流行,由于制作远比烟草麻烦,甚至还要求一定的地域,所以,鼻烟在历史上一直很昂贵,属于贵族专用。那鼻烟到底是个啥呢?简单说,鼻烟是发酵烟叶粉末调香而成,以鼻吸用的无烟烟草制品。这似乎与茶叶里也有发酵茶的道理是一样的,可是,大家都知道,发酵茶并不是哪里都能加工制作啊,寒冷干燥的北方就做不出来。而烟草经过切丝,简单的塞进烟斗里就可以享受喷云吐雾,很快在世界各地流行的是抽旱烟而不是吸鼻烟了。

  想把鼻烟壶当成宝贝?在二战后的西方跳蚤市场上已经不可能了。

第一卷_见识艺术(5)[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