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一卷_捡漏旅游(5)[3/3页]
已经是不可能的了,早在几十年前,田黄石在自然界里就已经绝迹。现存的高档田黄石都在一些博物馆或者私人手上,如果要上拍,那都是天价。就是在拍卖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翻遍各大拍卖行的记录,很难找到拍卖田黄石的记录,就是有,也是已经被加工后的印章和山子之类的,而且数量仍然十分的稀少。在近几年里,田黄石的单价已经突破了15万一克的价格,可见,李凡捡了多大一个漏。
田黄石为什么这样稀少呢?其实,田黄石是寿山石的一种,寿山石本身种类繁多,流传在市场上的大多是杂色的混合体,而纯净的寿山石哪怕不是田黄都很名贵。早在清代的时候,田黄的售卖就是以重量计价的,所谓一两田黄三两金就是这个意思。而田黄的产生就是高等级的纯色寿山石由于风雨地壳运动后,跌落进附近溪水边的稻田里,经过长期的泥水浸泡,形成独特的黄色。由于其产生的地段狭小,产生的条件也很苛刻,虽然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了人造的田黄石,可跟真的比起来,那简直就不值一提了。
李凡找到的这块田黄石足足有100多克,经过他在洗手间仔细的运功清洗后,连他自己都乐的合不拢嘴了。从这块田黄石的成色看,是属于那种典型的正黄色,拿在手里仔细的观察,发现这块石头的手感非常好,整块石头质地致密、细腻、温润、光洁。他从洗手间出来,找出了宝石照灯对着石头照去,一看那石头的透明度,正是位于将透未透“中庸”状态,这可是田黄石里的极品啊。
这样的石头是如何流落到了海外呢?其实道理也很简单。进入二十世纪后,首先是一批前清的遗老遗少们跑到了国外,尤其是当时清朝政府在海外的使领馆一般人员,他们基本上都没有回去,后来在一战的时候,在法国还组建了华人部队参与,要不然一战时中国咋还是战胜国之一呢。还有一批是从明末开始就下南洋的福建、广东沿海的客商和谋生者,这些人往往是在海外扎根后还不忘祖宗的文化,这些人即便是在海外成功了,也不忘回国去光宗耀祖,这种活动其实也在客观上起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许多西学也就是这样被带到中国的。第三拨就是国民党溃败的时候,相当一部分人没有选择去台湾,也没有选择去香港,而是远赴海外,流落在欧洲的有,流浪到美国的更多,还有一部分去了南美,这些人出来的时候可都不是穷困潦倒,有的还是腰缠万贯呢。而这颗田黄石最大的可能就是第三拨人从国内带出来的,可是到了欧洲,别说找识货的人,就是找分懂得篆刻的匠人都很难,想用石头换钱?当时还真不行,那个年代,欧洲也是在等米下锅,白人哪里知道这东西的金贵?于是,这块石头也只能就放在那里了。
不能让欧洲的雕刻艺人帮忙吗?可以啊,可是你想让欧洲的雕刻师傅来给自己雕刻印章?那不是关公战秦琼吗?人家根本就搞不懂,更谈不上啥艺术了,没来由的还把石头给毁了,没有哪个傻瓜会那样去干。
欧洲人的雕刻与华夏文明差距还是很大的,第一是在整个体量上,西方人的雕刻都很大,不管是“思想者”也好,“维纳斯”也好,都是大块头。而东方人的雕刻却是形成了两个分支,一个是工匠,他们雕刻的佛像巨大无比,比如说龙门石窟里的佛像,大足石刻的佛像等等。而另一支则是艺人,他们做的都是精美无比的玉石雕刻,即便是有巨型石料,他们在上面雕刻的也还是场景更广阔的画面,严格说起来,还是一种微雕,比如乾隆时期的《大禹治水》等大型玉雕,而这些微雕的技能和富含的文化是西方人无法理解的,他们也不懂。hTTps://WWw.xs74w.com
“这块田黄石可是太纯正了,没想到第一天就淘到了如此宝贝,要是我老师朱家清知道了,非要也来一次欧洲行不可,哈哈,真是不错……这种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这次到苏黎世可算是没白来,前后弄了二件宝贝了!”
“啊?这是好东西?那它的价值是不是很高啊?”“又来!你真是钱串子!”
第一卷_捡漏旅游(5)[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