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卷_深入(6)  紫色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一卷_深入(6)[3/3页]

  七铜三了。

  为什么在旧社会,老百姓管银元又叫“大洋”呢?我们看电视剧里,动不动就是什么“多少多少现大洋”,其实,这种银元最早是舶来品,来的最多的就是从墨西哥过来的“鹰洋”,乃至到后来,旧中国自己也铸造什么袁大头孙大头什么的,可是老百姓还是习惯了叫“大洋”,就像当时管火柴叫“洋火”,管黄包车、自行车叫“洋车”,管水泥叫“洋灰”,等等,那个时代,许多舶来品几乎都要加个“洋”字,就连新学的学生也要叫“洋学生”。

  祥凤这边的事情总算是告一段落,三天后,当地文物部门接管了这里,他们对Y大学搞的这个巷道掘进探查很是钦佩,也很是感兴趣,特意的留下了李凡的电话号码,在他们看来,原来许多地方墓穴的发掘其实都可以采取李凡发明的这个法子,如果他们在发掘秦国大墓的时候也能如此,那里面的许多漆器和编织等物品就有可能都保留下来了,而他们采取的大揭顶的法子,那些东西都在曝光的瞬间化为了灰烬,就算是勉强保存下来的也很难恢复原貌,说起来还是很可惜的。

  李凡在离开的时候还是把拿了几十枚铜钱的事情向当地文物部门备案了,对方只是摆摆手,算是知道了。他们在当地挖掘考古的时候,遇到这样的铜钱不胜枚举,压根就不当回事。说起来,有价值的铜钱几乎都是明代以后的,这就是物以稀为贵的典型,越是发行少的,其价值越高,而作为平常流通的货币,存世量自然不少,其价值自然就很低,这也是为什么在五六十年代的时候,许多小朋友可以随意的拿铜钱做毽子,太不值钱了而已。

  李凡带着队伍返回了津孟,在那里,要想把地下洞穴搭建好,还是需要更多人手的,尤其是最后关键的时刻,没有李凡在,马嵬曾都不敢轻易的下令。现在,谢伟长带着的这群人已经算是专业的特殊挖掘队伍了。

  而勘探队的那个郑师傅这次算是赚的舒服了,今年是可以过一个好年了。郑师傅也留心了,通过这两次的特殊勘探,他也开始留心如何进行考古方面的勘探技术研究了,到后来,郑师傅几乎成为了Y大学考古队的合作伙伴,这是后话了。

  地下空间的大梁搭建好了以后,李凡又亲自下去指挥工人把一块块的护板安装上,然后再加固横梁和纵梁,最后形成一个地下坚固的“顶棚”,到了这个时候,李凡才开始让工人们用推车把墓穴上方的浮土一点点的往外掏,因为每车浮土都要经过筛网筛过才能往外运,所以,工程的进度非常的缓慢。

  考古发掘后,最耗费工时的其实就是这种筛土的工作,因为不知道这些浮土里会有什么,只能画好格子后,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筛选,许多著名的文物就是用这样的法子筛出来的,比如说古人的印章等小物件,往往是混杂在泥土中,如果大忽撸的往外弄,那很有可能就会丢失,虽然说不上是大海里捞针,可说这是浪里淘金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还别说,就是这样的筛土,还真是被李凡找到了不少东西,首先,第一个有价值的一件文物就是一根比小手指细不了多少的玉笄,这让李凡琢磨了好一阵子,最后还是断定不了这是谁的,只能先保存下来,等到最后发掘完毕了再去与其他的文物对应后作出判断。接下来,又从土中筛出了一些木器,甚至还有一节镐头把,这显然是修墓工匠遗留下来的,根据材质看,是桑木的,这倒是符合那个时代的特征,要知道,在汉代,男耕女织,这个女织的可不是现在的棉花,而是蚕丝和麻,所以,桑木在那个年代也属于是常见的大型乔木。

  眼看着就要到春节了,这边总算是清理到了棺椁了,一看这棺椁的规格,李凡就知道,这是汉代大墓无疑了,虽然还没有完全弄开,可这椁室的规格肯定是帝王一级的,为此,只能上报了,如此高规格的汉代大墓,李凡是知道以Y大学这个考古队单独搞肯定是要被诟病的,于是,报告再次一层层的上报。

hTtPs://wap.xs74w.com

第一卷_深入(6)[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