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一卷_争论(4)[3/3页]
,在经济上没有压力,这可是当今社会衡量家庭的一个重要标准。
李凡倒是不怎么在乎这突如其来的“袭击”,稍微惊愕了一下后就很熟练的站起来向**台上频频鞠躬,“末学后生向前辈致敬,能有机会说几句话很是惶恐,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各位前辈多多体谅,也请各位前辈对我的胡说八道不留情面,可以横挑鼻子竖挑眼,可以鸡蛋里挑骨头……嘻嘻,小子要开始了。”
本来,前面说的大家都听着很舒服,可越说越是不像话,到了后来,那简直就是插科打诨了,搞的现场顿时哄笑起来,很严肃的问题就被李凡轻易的化解为一个讨论的话题,而那位老专家也听出来李凡的话可不是一味的谦虚谦让,那是话里有骨头的,“我不会胡说八道,你们要挑刺只管放马过来!”
支持人敲敲桌子,让会场安静下来,随即做了个请李凡继续说的手势。
“毋容置疑,隧道式发掘方式是我们从当下各大城市广修地铁的活动中得到启发发展过来的。要解释老先生的问话,就不能不回忆一下地铁修建技术的发展,请允许我说一些体外话,在隧道发掘上做一点介绍。”李凡气定神闲的说道。
“这个小兔崽子,一点亏都不吃,这哪里是做一点介绍,分明是给台上这些不懂理工科技的前辈做隧道工程的科普嘛!”坐在台上的朱家清嘴巴露出了无奈苦笑,心里却是对小屁孩一阵笑骂,“这小妖孽是太能折腾了,不过还是喜欢他。”
其实呢,那老教授提出的问题压根就不需要回答,只要是懂得现代工程的理工科学生都能回答这个问题,甚至都不屑回答,要是文科学生这样问一定会遭到理科学生白眼,“你这是问题吗?你不知道地下挖掘除了盾构机掘进还有其他的方式吗?能够把地铁那样困难的隧道起拱砌衬难道在普通的隧道里就不行吗?”
老专家考古没有问题,可是,对现代科技的发展就未必能跟上形势了。而李凡他们设想的隧道式发掘,从一开始也没有想到使用大型盾构机啊,在津孟那一带,地质的主要成分是瓷土和黏土,这样的地方使用小型挖掘机械即可。当年打鬼子都能挖出几十里的地道,难道在这里还挖不出几百米的一个隧道吗?wap.xs74w.com
真正制约挖掘隧道的风险在于地下氧气供应,在这一点上,李凡他们也是设计了足够应对的办法,所以,对老专家提的那不是问题的问题,李凡可不想直接的嘲笑和讽刺挖苦,而是耍了一次小屁孩都会的“无赖”。
接下来,李凡把早就准备好的挖掘方案一条条的念了出来,“挖掘工作可聘请老资格的有传统挖掘经验的煤矿工人来进行,当发掘到墓址外围的时候,就要在地下修建现代拱形地下空间,这在技术上也没有难度,就像修建地铁的车站那样,具体的技术在这里就不做详细的介绍了。这个地下拱形建筑完全可以沿着墓穴的残存外延修建,只要跨度不超过当代建筑的极限,修建起来不难。实际上,这还是一次不揭盖的大揭盖发掘,差别就是预先在地底下修筑了一个半封闭的空间,避免了紫外线、红外线、风雨、光照和其他人为因素的破坏,也有利于安全保卫,考古发掘完毕后,是留是拆,要看墓穴的重要程度,要看对当地经济发展和旅游开发的影响。当然,进行如此发掘也需要条件,墓穴的深度必须够,大致的位置和型式已经摸清,否则,这个隧道式发掘方式就没有实际意义了。”
老头子不糊涂,从李凡的话里他听出味道来了,不过他还是说了一句,“你似乎忘记了一个最重要的条件,如此规模的发掘,所耗资金巨大,钱从哪儿来?”
李凡再次笑了,这次他可没有开口了,遇到这样极度偏科的老人,他也变得无话可说了。眼下发现的这个大墓,整个面积不到五百平米,隧道长不超过500米,这样的工程能花几个钱?难道还是五十年前那样挖个墓穴都没钱吗?当下,哪个学校获得的教育拨款不是论几十亿上百亿的计算?去社会上拉赞助很难吗?
这边听证会如火如荼,乌蓬小镇新建市民大楼会议室里,钱宸同样也在作证。
第一卷_争论(4)[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