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一卷_挖坑(2)[3/3页]
作后,又带着两份投资担保书和一张20亿的转账支票,连夜赶往了江南,那边已经签署意向性合同快半个月了,发包方不断的催促他们交出设计图纸和设计大纲,眼看着钱宸父子俩都快顶不住了,再不去就要出问题。xs74w
两份投资担保书分别由王家和魏家出具,全部经过了严格的财务手续办理下来,两家重量级银行的主管支行全部做了背书,可以说分量相当重。
王锐和魏东琴现在对**的要求已经到了完全不问的地步,尤其是最近上演的电视剧,那可是以魏东琴手上的汝瓷为原型拍摄的。在电视剧里,出现的汝瓷瓶就是原瓶,并且还在屏幕上打出了字幕,“这是故事原型汝瓷瓶,并非仿制品,原瓶现存魏家……”没有比这个更好的广告了,魏东琴一分钱没出,旗下的楼盘已经卖断,现在正在急于寻找新的开发项目。李凡跟她开口,这不是瞌睡遇到了枕头?而王锐,本来是想向**表达一下意思的,可没想到,开播仅仅一个礼拜,他已经在广告上赚了一倍有余。而在地产上,销售的势头一点也不比魏家差,要不是李凡告诉他,那个“河洛”商厦中心暂时不要全部卖出,自己先经营一下,他也会像魏家那样卖断货的。而在建筑材料方面,王家已经无法再接单了,所有的订单都满了。在要不要扩大生产或者外发加工的时候,王锐这次毫不犹豫的去询问了**,李凡看了他提供的建材基本资料后建议他暂时不要扩大。
李凡为什么不建议他扩大生产规模呢?说起来理由有三,第一,王家的建材生产已经到了顶峰,国内市场也趋于饱和,目前订单满是因为人家奔着质好价优来的,并不是说市场上饥饿供不应求,这样的供需平衡很脆弱。第二,目前国内的地产开发也接近于饱和,最高峰时期已经过去,盲目扩大建材的生产已经不合时宜了。第三,国内的基本建设还远远没有结束,与其盯在地产建材这一块,不如另僻蹊径去寻找适合基建的更广泛产品,要向高科技要产能和利润。
王锐现在不去怀疑李凡的说法了,只要是李凡说不,他就不干。已经不是一次的不听话而失败了,对比魏家的瓷瓶,再看看自己的画情,他都不好意思说了。
正因为李凡预先安排好的地产建设和销售的节奏,使王家和魏家这两个地产巨头目前都处于大批资金回笼的旺季,都在寻找资本增值的宣泄口,李凡的开口可以说也解了他们的难处,光凭他们自己的实力担保已经不是问题。
那些银行为什么给他们背书呢?要知道,搞地产的没有不找银行借贷的,在大规模投入的时候,银行的信贷就是他们的后台。一开始的时候,王家和魏家都是玩的这个套路,可是,经过李凡的策划和设计后,两家地产公司销售超乎寻常的兴旺,银行的贷款在他们那里几乎就是玩了一次“半年游”就偿还了。这让银行感觉到了某种信息,可以说两家已经是银行里绝对的优质客户。
说,一般在银行里的企业借贷是不允许提前还款的,所有的企业借贷都是在银行内部列入精密的计划里的,你要是提前还款了,整个计划的完整性就被破坏,原有的银行资金平衡会被破坏。那么如果企业里有能力还款了怎么办?这里就有一些特殊的处理手法了。第一种,最简单,企业把大批的资金存在银行里,用存款利息冲抵部分贷款利息,降低原来的贷款成本。第二种,通过银行做中介,灵活的调动企业资金让银行再次放贷出去,不过这样的存款要被银行限制的很死,轻易不得抽走资金。企业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获得比贷款利率还要高一些的存款利息,甚至可能与贷款的利息持平或者略高出一点点。好处是企业进一步的降低了贷款成本,银行也从中获得了更大的好处,一笔钱等于是贷出去两次。
王家和魏家现如今都属于优质客户,那就是银行的摇钱树,出具区区百亿的资金担保根本就不算是个啥大事,两家光是资金回笼和收受的保证金都远远不止这个数,银行给他们背书,还不是在给自己增加利润吗?保不齐又撘上了顺风车。
第一卷_挖坑(2)[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