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四十四章 歪招(1)[2/3页]
经营管理,当制片剧务正合适。
几个清炒青菜,加上一条当地出产的大鲤鱼,中午的便饭既简朴又实惠,李凡吃的是开开心心。钱博平还打开了两瓶啤酒,陪着姜祷铭慢慢的喝着。
“姜老师,你客厅的那幅画是真的,我们通过电子光谱仪已经鉴定出来了,那幅画是被外行胡乱弄给毁了,现在要想修复成原样,那可是得您批准才行啊。”李凡不喝酒,拿了一瓶汽水喝着,“毕竟您是那画的主人,现在验证后,价值不菲哟!从那幅画里就可以推断出,在抗日的艰难岁月里,画家家里也没余粮啊,那个画家在需要朱砂的时候大概是家里没有了,印章上只有浅浅的一层,猴屁股那里其实是象征性的涂抹了一下。不过……有一点我还是没有想明白,李少白是个工笔为主写意为辅的画家,他为什么着急要把画给凑合着完成呢?难道是谁急着要?他完全可以等啊,去找来了朱砂再续画就是了,这一点我还是没有想透。”
“你是说猴屁股上的红?”姜祷铭眼珠子转了转后又说道,“其实,峨眉山上的猕猴屁股并不是总是很红的,尤其是年轻的**和老年的**,只有正当年的**才会发红,那幅画上的**应该是属于中年以上了,而且,它们的屁股和脸是同时变色的。那张画上的**面孔是青灰色的,猴屁股应该就不是很红。”
“噢!这样就解释的通了,看来我刚才的推断是错误的,画家使用的本身就是淡印,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啊!原画真实的反应了中年猕猴的本色……嗯,我想起来了,那**的眼睛里似乎有一股幽怨之意,表达的情感似乎与那个时代相连接,作者在抗日的时候已经是人过中年步入老年,对山河破碎很是担心忧虑,那个印章怕也是故意的浅浅盖上,这在一些名画家的作画中也是有先例的。可惜,后世的人不了解这个,不懂画里的意思,忽略了这些细节,搞了个画蛇添足啊!”
说起这盖印来,在古代叫“钤印”,最早是官家使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发展,钤印逐步的在各种私人文件信函以及书画作品上出现,主要还是一个证明的意义,有钤印的书画作品就相当于完工了,没有印章的就是半成品。根据史**载和考证,钤印在书画作品上出现始于唐代,成型于北宋,而目前能够看到的最早的有钤印的作品是苏东坡的。在古代,书法家往往自己都会一点篆刻,于是,在书画家里又流行一个不成文的规则,他们使用的印章要么是自己雕刻的,要么是好友相互转赠,绝对不可以用钱从某个雕工那里买。齐璜就是篆刻大家,可只见他赠印给某某,却没有听说过他卖过印章,这与画画是完全不一样的。
要是说起种类来也不少,除了本身有阳文和阴文的区别以外,还有官印、私印、正印、辅印之分,而发展到了书画上,又有名印、闲章、斋堂号印、鉴赏印等等区分。在一些讲究的书画作里,作者除了盖上自己的名印之外,往往还会加盖斋堂号印,如果作品偶有瑕疵,就会用一枚符合书画意的闲章加盖在那里,用以掩饰。现如今的一些不懂的使用钤印的半桶水的人,往往是乱盖一气,当年溥仪在宫里看了诸多古画的时候,拿着自己的印玺就是一通狂盖。所以,有时鉴赏书画的时候,看看钤印就知道作者的水平。
当今市场上许多卖画的,特别是一些“自学成才”的业余画家,由于学画不学文,对书画与古文化一知半解,往往不明白钤印里面的各种套路,把名印和斋堂号印都盖在一起,还以为是上档次。有的是阴阳印不分,该盖阴印的地方盖阳印,甚至是几个印章要么全是阳印,要么全是阴印,弄出来的东西不伦不类。有的人自己不会雕刻,也没有人赠送他们印章,于是干脆使用机器雕刻出来的正章,使用的竟然是楷书、隶属或者魏碑,看上去令人哭笑不得。有的是千遍一律的印章,不管自己写的字的大小,不管自己画的画幅大小,反正就是一方印,形成了小字盖大印,大字盖小印,如此这般的各种笑话多了去了。
xs74w
第四十四章 歪招(1)[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