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卷_见识(2)  紫色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一卷_见识(2)[2/3页]

  这幅画的起拍价格为……350万,每次加价10万元,有兴趣的藏友可以开始竞拍了!”

  拍卖师说完就等着下面的人竞拍。由于无法证明这幅画系抱石先生的画作,所以,他也不敢轻易的介绍傅抱石的画作风格,毕竟还是“存疑”嘛。

  要说今天来的收藏家和参拍的人都知道傅抱石的画,那就是瞎扯淡了。实际上,知道傅抱石的人并不多。原因也很简单,第一,傅抱石的画作流传在社会上的很少,尽管他在抗战期间为了生活也画了不少,可是,在战火连天的那个时代,在外辱内乱的背景下,画家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就连齐璜、吴昌硕、黄宾虹等等高产画家的作品能够遗留下来的都不多,还谈当时并不算很出名的傅抱石吗?第二,傅先生胸有韬略,志向远大,他重研究重思考,著述多过画作,育人多过收徒。就像徐悲鸿一样,学生是桃李满天下,可是弟子基本没有。可以说,在那个时代的画家里,他是新派人物,而不是像齐璜那样手下有“弟子三千”。第三,解放后,傅先生立即加入了建设新中国的行列里,加上他原来的画作就不多,解放后其大部分画作又都属于“公家”,他作画是为了国家建设,为了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傅先生的画作散落在民间的甚少,能够送拍的更是少而又少。这就跟北齐南张完全不一样了,北齐到临终前仍然是“商品画”,南张跑去了湾湾,卖的更是不计其数。傅先生解放后是正经的学者、教育家和人民公仆,对民族未来充满信心,岂能会为那点“孔方物”折腰?还有一点就是,傅先生过早的离世,去世的时候只有61岁,就算是每日作画不辍,也赶不上那些九十高龄还在作画的名画家啊。何况傅先生还特别强调到大自然去“写生”,自己去不够,还要带着学生和组织专业画家一起去。有多少时间画画?

  说起来,傅先生的画作也与石涛的画有渊源,早在其年轻读书的时候,就受到石涛画派的巨大影响。但是,在后来的创作中,其自创的风格更加突出和明显。这还真是师古不法古。而且,傅先生把他对国家,对民族的希望和抱负全都融汇在自己的画作中,使其画作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社会感和民族责任感,在这一点上,傅抱石与徐悲鸿可谓是殊途同归。这与那些只画花鸟鱼虫的名师大家有着巨大的差别。有的画家是画的“像”,有的是画的“巧”,有的是有寓意,有的是有嗟叹,可往往都是在小圈子里表达,能够像徐悲鸿傅抱石这样的就非常少。

  谈起近现代的画家中,无论是南张北齐也好,解放后如春笋般涌现的新生代画家也罢,都多少与徐悲鸿有着分不开的关系,徐悲鸿的画在画坛里算不得顶尖的,可是其作为美术教育家却是无人能出其右。把西洋画的三维视觉引进国画里,徐悲鸿是现代国画的开山鼻祖,用自己的画作弘扬民族气节也是从他这里开始的。wap.xs74w.com

  许多画家善于画鹰,画虎,画牛,甚至画驴画猫等等,借以抒发心中的感触,但跟徐悲鸿和傅抱石的画比起来,格局就太小了。一般的画家表述的往往是个人的情愫,表现出来的是个人的对世间的希望。画一只雄鹰,一只老虎,啥意思?无非是要自己鸟瞰天下座山为王。一只寒鸦,一簇美丽的牡丹,立意更是简单,个人的不幸,个人是欢喜。好一点的甘当孺子牛,差一点说自己是“叫驴”。可是有几个人能够画出“愚公移山”?画出“江山多娇”这样气势滂沱寓意宏大的画作?就是那副“长江**图”也是表达的压抑、愤懑和不甘的心态。

  也许是因为没有定论,也许是许多人对画面的不理解,这幅画居然出现了短暂的冷场,居然没有人叫价。就在这个时候,李凡碰了一下王锐,“叫价啊!”

  王锐如梦初醒,下意识的按下了叫价器,“这个画没落款和题跋啊?”

  “你别管,你要是不要,拍下来给我,我给你钱!”李凡小声说道,“在一千万以内,你只管竞拍,反正别人也不知道是谁拍下来的,你怕

第一卷_见识(2)[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