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一卷_交换(3)[1/3页]
按照李凡的指点,黄瑛父亲在省城注册了分公司,并且招聘了多名刚刚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的人组成了一个小型的建筑施工队,而这个施工队直接就被李凡安排去了姑父邓义辉的某个工地上去了,没有盖高级建筑的资质,没关系,哪个楼盘里没有一些修路栽树的工程?没有填平补齐的小工程?反正,慢慢的在工程里学习和提高。黄大伯也不求发财,只求带着的人温饱,没有利熏心的心态,那你走到哪里都是顺当的。这一点可是李凡让吴广德反复的与黄大伯说清楚了。wap.xs74w.com
黄家脱离农村走上了创业之路,吴广德当然不能袖手旁观啊。吴家在深圳的公司也帮助了这个小小的建筑队,不至于使两眼一抹黑的黄大伯吃亏上当,而黄瑛的弟弟也找到了合适的学校继续上学,这一切看起来似乎就这样结束了。
李凡为什么不考虑向相关部门实名举报呢?这也是因为黄瑛掉进的陷阱都是老油条的地头蛇精心设计的。黄瑛在当地遭到不公平对待,所有的官员几乎都没有留下任何把柄,甚至连是谁关押她的都说不清楚,即便是知道一星半点,人家调查你的资金来源有错吗?调查不需要时间吗?你要自己证明清白那不需要自己举证吗?最后不是按照规定把你给礼送出去了吗?也没有留下你的案底啊,你还想怎么样?没有案底,自然就没有任何文件和档案,这其实就是当地的某些势力玩的一把现代版的“绑票”。你不是有钱吗?能够向自己的老家捐助,为什么就不可以向更大的范围捐助?找你筹集点发展资金化点缘怎么了?我们对外说的也是募捐嘛!你想去举报,那你要考虑实名举报谁?你要有充分的证据?否则那就是诬告,诬告的后果你有没有想过?“你敢诬告我,虽远也要把你缉拿归案!别忘记了,你家里人的户籍可都在这里!要想平安,你就再多捐点!”
这样的个例是少数吗?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这样的事情还真不是少数。
为什么有些小地方的贫穷成为老大难?除了客观的地理条件以外,重要的一点就是当地的民风和各种黑恶势力的存在,越是贫穷的地方,当地具体办事人的素质就越是令人担忧,这已经是个上下都知道的事情。解决扶贫问题,绝对不是单纯的给技术、给资金和给条件就可以了,重要的一点是要扭转当地的民风。
黄瑛干了那样的事情后,为什么在当地不仅没有获得大多数人的赞扬和支持,反而对黄瑛遭受的一切表示了沉默?说出来道理很简单。你只给了一个点,大多数人没有“利益均沾”。你拿着钱回来炫耀,得罪的就是那些羡慕嫉妒恨的人。正所谓“升米恩斗米仇”,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早在春秋时期的孔子就知道“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道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大家都穷点无所谓,你不能搞特殊啊!”黄瑛的做法恰恰触犯了这个大忌,“你凭什么就把自己的老家给照顾了?你老家的学校好了,代课老师涨工资了,那我们呢?”
当地人的确是这样看待黄家的这次作为的,去山里的那个湾子抢回来肯定不行,那将面临上百敢玩命的山民跟你对抗,将面临几百个学生的强烈反对,可是,在县城里折腾折腾你黄家还很难吗?问题是,这次特殊的“不均”到底是谁造成的?怎么形成的?难道说这点钱发给全县每人3块钱就是“均”了吗?
简单的道理,可是去的吴广德、钱博平和周布斯这些大学生以及跟去的律师,能跟谁把这个道理说清楚?钱博平能够把“搞经济跟打仗一样,要集中火力突破一点”的原则讲给谁听?谁愿意听啊?别说没有人愿意听,就是想找个地方说叨说叨,也是找不到接待他们人呢。不是下乡了就是去学习了,要么就是去市里开会了……好在,钱博平他们把每次的行动都留下了书面记录、照片和视频。
没来由的在那种“穷山恶水多刁民”的地方被敲诈了五百万,李凡能够忍气吞声?那还是李凡吗?等到黄瑛他们都回到了学校,一切似乎都完结的时候,李凡下令周布斯调动他所有的粉丝和关
第一卷_交换(3)[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