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五十四章 关内的态势  明末之七海为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三百五十四章 关内的态势[2/3页]

  十万多些,顺军的损失更大一些,而前期取得的优势,多是以谋略胜之,大顺高层已经明白,堂堂正正的大,不是清军的对手,而且清军受挫,主力未损。

  尤其是杨各庄一战里,折损的都是三王一公的藩军以及去年刚从黑龙江抓来的蛮子,八旗精锐大体仍在。

  在杨各庄一战前,李自成就从各地调兵,前明降军里,他只留下了唐通、白广恩两部,其余全部抽调南下,进入冀南、河南、山东剿灭叛逆或者接管地方,然后把东征途中留守在潞安、彰德、真定的一万三千人,大同、宣府等地的部分兵马抽调了京畿,加上原本就汇聚京城的中、后、左三营主力,形成了与清军对阵的十二万人主力。

  而在招抚吴三桂失败,确定清军入关后,李自成又从湖广和陕甘两地调兵,抽调袁宗第部一万五和一万明军降军,暂缓真眼刘洪起,从河南与南下明军交卸职后北上,从陕甘调遣田见秀率三万老本部队及朱明降军,共五万人北上。

  李自成的战略很明确,兵力相当我打不过你,兵力是你两倍,还不是对手吗?

  按照约定,袁宗第的两万五千人该在五月中抵达,而来自陕西的援军该在六月中旬抵达,但袁宗第部从一开始就不顺利,首先河南的刘洪起叛乱规模很大,袁宗第必须等南下的明军抵达后才敢动身北上,因此晚了半个月。

  但即便不晚这半个月,意义也不大,因为清军的率军率先抵达。

  清军入关是倾国而出,六万满洲八旗入关四万,汉军旗、蒙古八旗全军出动,藩下军队也出动了五分之四,构成了十万大军,但这并不意味着满清没有后备力量了,与历史上吴三桂投降,清军自山海关不同,这一次的清军是经草原绕蓟镇入关的,从一开始外藩蒙古就处于动员状态,因为大军经过科尔沁草原,科尔沁人第一批入关。

  而在甲申年间,清朝统治下的漠南蒙古草原约有九百六十个牛录,只不过蒙古牛录与八旗牛录不同,一般只有五十户,因此约么有五万户蒙古人可以供多尔衮调遣。

  因为经过科尔沁等草原,多尔衮的命令是外藩蒙古三丁抽一,在杨各庄之战前后,这一万多人陆陆续续进入关内,让清军兵力再次超过了十万,而在京畿与顺军对峙后,多尔衮又下命令,大兴安岭以东区域,改为三丁抽二,以西的漠南各部,全部抽丁,让外藩蒙古的兵力达到了三万五千人左右,而这成为了多尔衮的生力军,并且迅速帮助清军占据优势。

  在顺义和香河大营建立后,多尔衮率军尝试进攻通州,但没有取得战果,因此改直接进攻为对峙,然后扫掠周边。多尔衮发现,因为大顺的追赃助饷政策,关内的士绅对大顺有很强的抵触情绪,而顺军只是在直隶北三府实现了坚壁清野。hTtPs://wap.xs74w.com

  于是多尔衮改进攻各城为劝降诸城,听洪承畴等汉官的建议,打起了为崇祯皇帝的报仇的旗号,给了汉人士绅一个台阶下,很快直隶不少城市就归降了满清,为清军在最困难的时候提供了一批关键的物资和人力。

  但李自成随即做出反应,随即通告全国,‘通行免追比’,赚回了不少民心。导致的结果是,满清的怀柔政策失去了空间,从招抚团结再次变成了四处劫掠。

  而随着外藩蒙古三万多生力军的加入,多尔衮迅速改变策

第三百五十四章 关内的态势[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