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45章 讲武堂与学堂!  大明之拉着崇祯南迁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745章 讲武堂与学堂![2/3页]

  娃娃,女娃要搁家里,相夫教子,得学学识字,得背几本女德,男娃要上阵跟朱贼搏杀,但也不能够光会武哩,额们也就罢了,娃们也得学学识字,这行军打仗,可不是光会武就成,还得识文断字……”

  “得找些夫子,既教授他们忠义的道理,教育他们要杀朱贼,卫大唐,还要让这些娃娃们勤学武艺,打小就学习那行军打仗之法,将来长成之后,额们大唐,便可以有精兵百万了……”hTTps://WWw.xs74w.com

  李过说道。

  在西域,确实是得全民皆兵,不过,教育也得跟上。

  李岩刚刚的提醒,让李过意识到,基础教育也得搞起来——总不能,等娃娃们上军校了,才开始学识字吧?

  那还叫上军校吗?

  那叫扫盲!

  这件事,搁大明朝那边不用朝廷操心,因为在科举制度——朱慈烺只是改良科举,并没有废掉科举,通过科举制度,还是可以当官的,只不过当的没之前那么大了罢了,但照样能够让人们去埋头读书,甚至,因为朱慈烺对科举制度的改良,大明朝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更甚了呢。

  因为对于父母而言,让娃娃考中举人,进士,这概率忒小了,毕竟大明朝全国三年,才取三百来个进士。

  可现在,吏员是需要考的了。

  而这,明显就好考的多了,考中的概率也大得多了,对于寻常百姓而言,当大官,部阁封疆,他们大概是不太敢想的,但培养出来一个在衙门当吏员公务员,他们还是比较敢想的。

  毕竟,这成功的概率很大嘛。

  所以,朱慈烺对科举的改良,并没有影响到大明朝百姓们的读书热情,反而,是让百姓们对读书上心起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朱慈烺是不用自己上心去办学堂的。

  因为他有科举制度的激励,是不缺人,去主动读书上进。

  可大唐就不同了。

  大唐虽然是一个华夏王朝,但却有一点不同于其他华夏王朝的地方。

  那就是,大唐没有科举制。

  所以,老百姓对于读书,也很不在意。

  不过李过很明显,在李岩提到讲武堂后,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军官,还有治天下的文官,可都得读书识字啊。

  可现在,大唐的文盲率有多高呢?

  这会的李过,还有从中原带出来的文人,可以帮他治理天下。

  可现在,大唐既不行科举选官,也没有儒生,因此,带入西域的那几百万民,又因为大唐的对读书人的镇压政策,大概也都是文盲,文盲嘛,又因为没有激励手段,大概对下一代的教育,也不会太上心——既然当不了官,那还读什么书啊?

  所以,要是等现在识文断字的人死了。

  大唐难不成,就退化成一个文盲国?

  所以,李过必须改变这个困境,他得让新一代学习读书识字。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给新一代的娃娃们洗脑,让他们晓得忠义,晓得杀朱贼,卫大唐的道理。

  二嘛,就是希望他们里面,能出一些人才,将来替他们老

第745章 讲武堂与学堂![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