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百六十一章结局早已注定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九百六十一章结局早已注定[1/3页]

  紧接着杨嗣昌转天又与卢象升举行了第二次会谈。

  卢象升名义上是总督天下兵马,可实际上手里掌控的人马都不足两万了。

  监军高起潜掌控着此番对战清军的大多数强劲明军。

  可以说,此次对战清军,除了卢象升之外,百分之九十九都是与杨嗣昌一条心的。

  哪个七窍玲珑心的不晓得杨嗣昌目前在皇帝面前的恩宠,还会与他持反对意见,那简直是想给自己的仕途找麻烦?

  你还想不想要更进一步了!hTTps://WWw.xs74w.com

  想不想要前途了?

  高起潜这个太监,也想着如何讨皇帝的欢喜。

  他们这些人的职业就是揣摩皇帝的喜好以及心思,一般人都无法胜任,否则待在这个位置上也是给自己惹祸。

  再加上杨嗣昌为人颇为机智圆滑,善于与皇帝身边之人处关系。

  也就是卢象升不懂变通,才显得与他们格格不入。

  在清军肆虐周遭的时候,杨嗣昌与卢象升之间的矛盾越深。

  卢象升当面揭穿杨嗣昌暗中对清廷搞议和的活动,贻误战事。

  尔等坚持议和,一点都不考虑城下之盟,春秋之耻吗?

  任凭京师口舌如锋,可袁崇焕之祸就能避免了?

  我大明议和就能让清军乖乖撤出长城?

  后金***屡次掳掠,皆是满载而归。

  塞外强盗岂会因为你们低头议和,就不会来劫掠。

  事到如今,你们怎么还那么天真?

  主张议和的官员,一个个脸色皆是不善。

  但是当杨嗣昌回城后,知道卢象升不是那种为了反对而反对的人。

  此人有能力,一个文官拎着关刀亲自上阵砍人,目前在大明是独一份。

  可惜就是抱守固有成见,他才会反对与清廷议和。

  关键是大明如今没有实力三线作战。

  及其容易被清军、流寇、占据西北西南之地的贺今朝相互拉扯当中消耗一空。

  眼瞅着流寇大部分头投降,小部分也都钻进山里躲避。

  贺今朝他都连占三省之地,已经成为割据一方的大反贼。

  且只要稳定民心,实力要比总是劫掠的清廷皇太极还要实力雄厚。

  杨嗣昌又主动给卢象升互通书信,约定今后咱们俩以大局为重。

  就别总是见面了,书信交流也挺好的。

  听不到双方的说话的语气,省的见面就吵架。

  卢象升对此表示赞同。

  双方看似各退一步,但暗地里的交锋依旧在延续。

  卢象升与高起潜在安定门商议战略,他仍主张主动出击,高起潜以野战是清军所长为由反对。

  此次会议后,卢象升一度萌生请求让陈新甲代替自己的念头,向杨嗣昌表达「荐贤」之意。

  幕客许德士指出此举正中杨嗣昌的下怀,陈新甲是杨嗣昌的人,必然主和。

  卢象升便打消了这个念头,致书杨嗣昌表示自己将继续同清军战斗到底。

  杨嗣昌的谋划落空,遂不在回信。

  然后免了卢象升的兵部尚书衔,让他以侍郎的官职主持工作。

  但高起潜可不是个善茬,他被崇祯认为是个懂军事的,皇帝也非常信任他。

  可在实际操作上,监视军队打孔有德都被打的大败,然后捡死尸割人头冒功。

  待到后面被派去给曹文诏、左良玉等人监军,他带头侵吞克扣军用物资,面对敌人他往往是率领精兵先行逃跑。

  总之平定农民起义军的叛乱不重要,精兵必须得先保护我的安全。

  最后这些将领皆是开始摆烂,崇祯把所有监军都撤回来,只留下高起潜这么一个擅长军事的太监。

  当高起潜去下面视察部队,要求所有人都得对他行军礼,几个官员上书弹劾,都被皇帝给革职。

  高起潜如此行径,完全是靠着皇帝的偏听偏信。

  多尔衮派遣部分人马由顺义南下,兵锋直指东直门,意图吸引明军兵力。

  卢象升面对清兵的频繁进攻,日夜督兵力战。

  夜,清兵移兵德胜门外北土城,卢象升领军交战。

  天亮又与清军交战于西直门,获老旧炸膛等十余门巨炮。

  清军趁势撤退。

  卢象升请求乘胜追击,经过众官讨论,崇祯到第二天

第九百六十一章结局早已注定[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