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章 拷饷  晚明浮生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22章 拷饷[1/3页]

  “狗官们家财万贯,都该抓起来拷饷追赃!”

  李自成这一番关于拷饷追赃的话立刻引起了衙内的热议,满座官吏乡绅军头面面相觑,纷纷交头接耳起来,李怀仙、吴少诚、何进韬、李光颜、李过这些支持者高声叫好,从每个毛孔里都流露出愤恨,而反对者却大多沉默不语,衣衫褴褛的中间派赵千户口里大叫道:“拷饷追赃?老子泥腿子一个,你就是把咱老子卖到矿洞里,也换不来十两碎银子啊!”

  看到有人挑头,已经从先前屠杀缓过劲的刘举人也吱声道:“我常跟大家讲,王道台是我的楷模,朝廷水利盐法马政驿站军械工程每次下来,王道台抢过来不必自己做,五十万两银子先拿掉三十万跟总督、察院、兵备、巡抚、府君、监军吃饭,然后发工三边各镇卫。”

  “两转三转四五六七八转,他不赚钱想办法偷工减料,再下来跟工部、东厂、军器监、都察院勾结,追加二三十万两预算,朝廷一项工程下来,我看道台起码拿掉三成,他分给卫所这么一点点钱,他还有良心啊?他要大帅拷饷追赃把钱拿来剿匪,他怎么不先拷他自己?”

  “就说咱们武威卫,他王正贤明里暗里跟咱们这些乡绅索要的剿饷还少了?”

  三饷当中,辽饷在万历时代就开始执行了,因为是新推田法,所以又称新饷。萨尔浒之后,明廷对建州国策由主动的剿抚并用转入被动防御,辽东军事局面进入全面战略守势,内阁研讨后决定对辽东追加每年300万两的国防预算,当时内宫虽然有钱,但皇帝不肯出血。

  皇帝不出钱,但这件事情又必须办。

  为解决军饷不足,朝廷只好把目光盯向泥腿子,于是决定加征田赋,到天启时代,辽饷加征对象从田赋扩大到各行各业,在魏忠贤的主持下,关税、盐法、矿所、茶马、丝绢、流转等对象相继纳入辽饷,不过因为万历二十九年苏州纺织工人暴动留下的阴影,加上常年在山东、河东、北直隶一带图谋武装造反的白莲教的信徒也多是破产农民工商户,明廷中央浙、齐、楚、宣、昆、东林等党官员都曾建议缩小辽饷征收范围比例,为此还闹出了不少人命。

  至天启末鞑子入寇甘肃,中央财政吃紧,不能支付地方,于是陕西、甘肃、河西、宁夏、延绥、固原等处官员只好自己想办法,他们各自按照辽饷的标准向辖区下达了加派标准。

  虽然这个加派本质上跟辽饷并无出入,但因为官府想出了新的说法,所以民间还是将其称为新饷,至于廷议决定的面向全国追加田赋商税的剿饷,它的正式推行则是在十年后。hTtPs://wap.xs74w.com

  虽然史册记载的剿饷正式时间是十年以后,但五省流寇却不是十年后才有的,陕西三边等处总督、都察院、巡抚、兵备道、都司、府尹早已经在事实上征收这笔钱了,只不过名字不是剿饷,变着花样给你立名目,什么均输、防贼、马脚、江口,火耗大法就不用说了。

  各种法子整下来,逼着你纳田卖女当流民。

  朝廷拿不出钱转移支付地方,也就只好对这些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时不时下诏整饬,前脚罪己诏反省整饬,后脚新的加派数目又下来了,仅崇祯四年,内阁预算追加数目就是六百七十万两,面对朝廷的考核要求,各级地方只好卖了命的收,最后超额完成任务!

  北京预算派银六百七十万两,实征到库七百四十万两!

  在李师道看来,这是以朱由检为代表的大明朝廷的坚强执政表现。

  下面刘举人唾沫乱飞,还在那当着满座众人给李师道献计。

  “武威卫三千户九千丁,一年田地盐法监矿军备出入收成不过三万银,他王正贤三令五申还要收去六成,名曰其名上缴朝廷,为辽东、宣府、大同、昌平、卢龙等军补饷防秋,王正贤贪残至此,现在却还有脸要大帅来拷饷追赃,大帅不如杀回兰州,先拷了他王正贤!”

  一些知道内情的乡绅官吏也纷纷附和道:“嘿嘿,刘相公讲得有一点道理……”

  李师道只冷眼看,从来只听说大明官绅勾结沆瀣一气,这还是头一回听说乡绅建议军头去抓了部级高官拷饷,看来肉食者们自己也是大鱼吃小鱼嘛,这刘举人是想害死李师道?

  不管衙内热议,李师道陷入了沉思。

  李自成提议拷饷追赃再分配,这个当然没错。

  但李师道来大明是干什么的?造反,造反,造反!

  不过李师道现在只是一个小小的千户,指挥使之职都是狐假虎

第22章 拷饷[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